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天打響寶寶保“胃”戰


dwylbw的小家相冊 

最近小兒患胃腸病的比較多見, 除了一般的胃腸炎, 消化性潰瘍、出血等疾病也有增多。 其中因為飲食不合理或不衛生而引起胃腸病的占了很大比例。

Advertisiment
醫生提醒:小孩子的胃腸功能還未發育完善, 保護胃腸, 應該從小抓起。

來自溫醫附屬育英兒童醫院消化內科的相關統計表明, 從2008年1月至今, 小兒胃鏡共檢查2230例, 發現檢出病變率達80%左右。 該院消化內科專家介紹, 小兒胃腸疾病約占小兒消化專科門診的70%左右。 與成人一樣, 小兒胃病種類多樣, 包括消化不良、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炎、消化性潰瘍等。 但常常容易被誤診為腸痙攣、生長痛、腸淋巴結炎等。 例如一位3歲的胃潰瘍患兒, 胃竇裡竟有3處出現潰瘍。 而家長一直以為孩子是“消化不良”。

那麼怎麼早期發現小兒胃病呢?

專家介紹, 小兒胃病主要表現為:上腹(或臍周)疼痛、不適、飽脹或早飽、嘔吐、食欲下降、反酸等症狀,

Advertisiment
部分患兒可表現嘔血、黑便、體重下降、貧血等。 她提醒,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腹痛部位、程度、發作時間和持續時間, 及時上醫院檢查。

而不良飲食習慣是引起小兒胃病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如:不吃早飯、睡前2個小時內吃宵夜、暴飲暴食、三餐不均勻、經常吃辛辣或冰冷食物等。 有些家長經常給小兒吃不易消化食物, 如早餐吃糯米飯、年糕;還有空腹時喝冷飲、整天零食不斷等, 均可使胃液及胃腸激素分泌失調, 影響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和胃腸正常排空功能。 而在嬰幼兒中, 主要原因是家長添加輔食不當造成的。 不少家長都知道食物要多樣化, 卻容易走入一個誤區:食物過於雜亂、太多樣化。 由於小孩子的消化功能還不完善,

Advertisiment
對食物的質與量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 建議家長給孩子添加輔食時, 應循序漸進, 從單一到多樣。

醫生建議, 預防小兒胃病, 最關鍵是進行飲食干預,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定時、少量多餐;常吃護胃食物, 如小米紅棗粥、軟米飯、細麵條等;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 如家禽、乳類、魚蝦、肉類、豆製品、綠葉蔬菜;儘量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 如阿司匹林、保太松、消炎痛、強的松等, 如必須用, 也宜在飯後服。

專家提醒:

對患有胃病的寶寶來說, 在飲食上還有以下方面需要格外注意:

第一, 細嚼慢嚥, 避免急食, 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 後者能稀釋和中和胃酸, 並可能具有提高黏膜屏障的作用;

第二,

Advertisiment
有規律地定時進食, 以維持正常消化活動的節律;

第三, 當急性活動期, 以少吃多餐為宜, 每天進食4—5次即可, 但一旦症狀得到控制, 應鼓勵較快恢復到平時的一日三餐;

第四, 飲食宜注意營養, 但無需規定特殊食譜;餐間、睡前不吃零食;在急性活動期, 應戒掉濃肉湯和辣椒、醋等刺激性食品, 以及損傷胃黏膜的藥物;

第五, 飲食不要過飽, 以防止胃竇部的過度擴張, 從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加重胃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