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季天氣熱濕慎防暑濕上身

近來天氣炎熱、多雨潮濕, 不少民眾抱怨火氣大、口乾舌燥, 頭悶、排便不順, 渾身不帶勁, 其實這是中醫六邪中暑、濕的典型症狀, 大家更容易發生這樣的症狀;由於暑濕難治, 如果有上述病症, 建議找中醫生搭配體質用藥, 另外, 平時在家也可透過簡單的食材和穴位按摩來舒緩暑濕症狀。

醫生指出, 暑和濕屬於中醫的六邪, 病症好發於夏季, 尤其是雨季到來, 熱中帶濕的時候, 患者會感覺身體沉重、頭悶, 頭好像被壓著、無法清晰思考, 而暑濕也容易傷脾胃, 造成腸胃不適, 如排便不易、大便黏稠等情況, 胃口差、容易頻尿都是常見的症狀。

Advertisiment

要避免讓暑、濕找上門, 何怡慧表示, 最好的方法是維持正常作息, 上班族平常睡眠不足、經常坐著不動, 是暑濕好發的高危險群, 平常最好能在11點前入睡, 並養成經常運動半小時以上的習慣, 同時, 要注意飲食均衡, 多補充五榖類、豆類等食品, 讓身體具有抵抗力。

此外, 天氣悶熱潮濕, 最好避免涉水淋雨, 在大汗或雨淋後, 也不宜用冷氣吹幹, 要及時擦乾身體, 保持乾燥, 而即使天氣再熱, 也不能貪涼在地板上入睡, 避免用冷水洗澡, 以防濕邪侵入體內;以及要少喝冷飲, 以免影響排汗, 讓暑濕積在體內無法排出。

如果發生類似的病症, 最好找中醫依體質調理, 平時在家可食用荷葉、金銀花、竹葉、扁豆、冬瓜、綠豆等具有解熱功效的食物,

Advertisiment
若要健脾祛濕, 可用苦瓜或紅豆煮湯、或用藿香、陳皮、佩蘭、茯苓等中藥材煮茶水飲用:而按壓部合穀穴、頭部太陽穴及膝蓋下緣的足三裡, 或是對不舒服的部位做痛點按摩3到5分鐘, 也可有效減緩不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