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季寶寶易消化不良 該如何防治

夏季怎麼防止小兒消化不良

小兒消化不良是嬰幼兒夏季最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症狀, 主要症狀為拉綠色糞便, 常伴有發燒、腹脹、嘔吐、不吃奶及哭叫不安等現象。 發病的原因, 主要是由於夏天氣溫太高, 引起小兒胃腸功能紊亂, 抵抗力下降, 胃酸分泌減少, 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加上夏天病菌繁殖很快, 蒼蠅又到處叮爬傳播, 病菌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後使胃腸發炎, 都易使小兒發生消化不良。

有些家長對小兒消化不良缺乏瞭解, 認為小孩在夏天拉幾天肚子不算什麼病。 殊不知孩子拉得久了, 不僅會造成營養不良,

Advertisiment
而且會引起嘴唇青紫、抽風昏迷, 甚至死亡。

預防小兒消化不良的方法是:對嬰幼兒要儘量給予母乳哺養, 不要在夏季讓孩子斷奶。 餵奶要定時, 一次不可喂太多, 兩次餵奶中間要讓孩子喝點白開水。 如果奶汁不夠吃, 可喂些米湯、麵湯、雞蛋糕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斷奶以後的孩子, 要切實搞好飲食衛生, 不要讓孩子吃剩飯、剩菜和不清潔的食物, 夏天晚上要給孩子蓋好肚子, 防止受涼。 一旦孩子出現消化不良症狀, 首先要調配好飲食, 限制進食的數量, 多喝白開水。 病情較重的, 要及早請醫生診治。

消化不良分多種 對應方法各不同

急性消化不良

急性消化不良症主要症狀是腹瀉, 每天會排出5~6次以至10次以上的水樣便和糊狀便。

Advertisiment
多見於2歲以內的兒童。 患兒可出現精神不好、身體水分減少、眼睛發暗、嘴唇和舌頭發幹以及發燒等症狀。 如果有噁心, 多次嘔吐, 沒有精神等症狀時, 病情就相當嚴重。

本病有許多是由感冒、中耳炎、支氣管炎、腎盂腎炎、麻疹等與胃腸無關的感染所引起的。 在治療上, 要採取飲食療法, 為了防止脫水酸中毒症, 要給予足夠的水分。

由痢疾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腸內感染而發病者, 消化系統的症狀較重, 全身症狀也重。

中毒性消化不良症

中毒性消化不良症即嚴重的消化不良症。 在嬰兒期的疾病中, 這種病死亡率很高。 腹瀉、嘔吐的次數都增加, 嘔吐物夾雜有膽汁和咖啡渣樣的血液, 進而會出現腦部和末梢迴圈障礙的中毒症狀,

Advertisiment
表現脫水、昏迷、痙攣、發紺等, 應立即住院治療。

幽門狹窄症

幽門是指胃的出口, 當幽門部的肌肉變厚、變硬時, 就會使幽門狹窄而不能進食, 即發生了幽門狹窄症。

自生後2~3周左右開始吐奶, 嘔吐越來越重, 每次嘔吐都要全部吐淨為止。

較輕的幽門痙攣用藥物就可治癒, 每次的餵奶量要少一些, 可以增加餵奶的次數, 並儘量防止嘔吐。 當幽門部的肌肉變得像瘤子一樣時就要進行手術。

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的中藥方

第一方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藥方】吳萸子30g, 丁香6g, 胡椒30粒。

【用法】將上藥共研成細粉, 貯瓶備用。 每次用藥粉1.5g, 調適量凡士林, 敷於臍部, 蓋上紗布, 外用膠布固定。 每日換藥1次。

【功效】方中吳萸溫中散寒,

Advertisiment
丁香能溫中下氣, 胡椒亦能散寒止痛, 因此對於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甚宜。 臍中(神闕穴)具有健運脾陽、和胃理腸等作用, 藥貼於此穴效果更佳。 經上方治療小兒消化不良55例, 療效顯著, 一般外敷l~2次可痊癒。

第二方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藥方】高粱米第2遍糠適量。

【用法】將上藥放人鍋內炒至褐色有香味為度, 除掉上面多餘的殼, 即可服用。 每日3~4次, 每次1.5~3g。

【功效】方中高粱米糠含有大量鞣酸及鞣酸蛋白, 具有較好的收斂止瀉之功用。

協力廠商

【主治】要幼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藥方】胡椒粉1g。

【用法】先取剛蒸熟的大米飯約16g, 在手中拍成1cm左右的圓餅。 再將胡椒粉撒在做好的飯餅中央, 待飯餅稍涼(以不燙手背為宜), 將有胡椒粉的一面貼到肚臍上,

Advertisiment
以布條或繃帶包紮。 4~8小時去掉(應用胡椒粉的量可視患兒病情決定, 但一般不應超過3g)。

【功效】方中胡椒粉性熱味辛, 除有溫中、下氣、除寒等功用外, 還有解毒之功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