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寶寶發燒了怎麼辦?其實發燒不可怕, 也不一定是壞事, 這是寶寶的保護性反應。 這個時候小夥伴們一定要正確護理哦, 耐心+知識, 別動不動就去醫院、抗生素、藥丸……
來聽聽答給您的17個發燒護理答答, 還有正確的物理降溫四法。
Q1:寶寶發燒能塗雞蛋清退燒嗎?
答:孩子低熱(38.5度, 可服退熱藥--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六個月內嬰兒首選對乙醯氨基酚, 劑量10-15毫克/kg/次。 再有, 面部塗雞蛋清出現蕁麻疹, 說明對雞蛋清過敏, 六個月內不能吃。
Q2:寶寶連續發燒3天 最高40.3到了醫院變38.8 就沒掛水吃了泰諾林和小兒清熱甯顆粒可一直不退燒現在一直38.6左右要掛水嗎?
Advertisiment
答:發燒三天, 就是靜脈輸液的指征嗎?發熱是症狀, 多是感染性疾病所致, 原因多是病毒。 特別是現在冬季, 流感盛行, 以甲型流感多見, 有效藥物是奧司他韋(達菲), 而不是熟知的抗生素。 遇發熱, 應在醫生幫助下尋找引起發熱的原因, 再選擇治療。 不要迷信抗生素, 更不要依賴靜脈輸注抗生素。
Q3:幼兒一歲4個月, 今淩晨發燒38.3, 早上六點38.8, 沒有感冒等其他症狀, 一般該怎麼處理?小兒牛黃清心散可以喝嗎?
答:對剛出現發燒的孩子, 若體溫>38.5度, 可口服退熱藥(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並且多飲水\奶, 還可洗溫水澡或溫濕敷。 暫時不要給孩子服用其它藥物, 密切觀察孩子情況變化。 若僅是高熱,
Advertisiment
Q4:請答寶寶病毒感冒發燒, 白細胞只有2.9, 正常是4到10。 發燒反復。 請答需要打抗生素嗎?
答:發燒期間, 血液檢查顯示白細胞低, 比如低於通常的正常值低限--4*10^9/L, 說明肯定不是細菌感染, 多是病毒感染。 此時, 不應使用抗生素, 因抗生素不能殺滅病毒。 低白細胞水準期間, 容易併發細菌感染。 不要帶孩子頻繁到醫院, 以減少交叉感染機會。 發燒後2-4周, 白細胞水準即可恢復正常。
Q5:我家孩子13個月, 這個星期二半夜發燒, 高時39度多, 今天第四天, 一直在家裡進行降溫, 不咳嗽不流鼻涕, 懷疑是幼兒急疹, 可是今天還沒有退燒出疹子, 我該帶他去醫院嗎?
Advertisiment
答:平時總是說嬰幼兒高熱期間若沒有明顯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狀, 應懷疑幼兒急疹。 特別是對於生後第一次發燒的嬰幼兒可能性更大。 一般高熱持續3天后, 隨著體溫下降會有皮疹出現。 皮疹一般持續3天左右。 對於皮疹無需特別治療。 當高熱持續已超過3整天, 還是應該去看醫生, 排除一些疾病。
Q6: 孩子一歲2個月 昨天晚上發燒38度多 可以吃哪種退燒藥?謝謝!
答:退熱是通過退熱藥下調體溫調定點和皮膚增加散熱而實現。 當體溫超過38.5度時才需服退熱藥。 發熱時鼓勵孩子多喝水很重要。 只有體內水分充足, 才可保證皮膚多散熱, 從而獲得理想退熱效果。 體內水分不足, 服退熱藥也不能獲得滿意的退熱效果。 所以, 發燒時不要僅依賴退熱藥,
Advertisiment
Q7:我想答下半歲多小寶發燒溫度降不下來怎麼辦?吃了泰諾林溫度下來後, 過了幾個小時燒的更高了, 到了40.8度, 白細胞2.9, 醫生懷疑是幼兒急疹, 需要打針麼?
答:利於退熱的方法, 除了在體溫超過38.5度時, 服用一定量的退熱藥物, 還要注意讓孩子多飲水或液體。 至於保證了體內水分充足, 才利於退熱。 注射型退熱藥不比口服退熱藥效果好。 發燒時, 給孩子打退熱針, 只是為了安撫焦急的家長。 靜脈輸液也是如此, 本身不能縮短發熱的時限。
Q8:寶寶發燒了需要去醫院嗎?
答:發燒時該不該去醫院看醫生, 與家長的經驗密切相關。 其實, 不是根據體溫, 而是根據孩子的"難受"程度。 "難受"包括服藥退熱期間,
Advertisiment
Q9:發燒時體溫一定超過39度才證明孩子身體健壯嗎?
答:發燒是致熱源刺激大腦內體溫調節中樞, 導致體溫調定點上移, 體內產熱增加, 散熱減少, 引起發熱。 不同致熱源對體溫調節中樞刺激不同, 致體溫升高程度不同, 與身體是否健壯沒有關係。
Q10:寶寶打疫苗後發燒了怎麼辦啊?
答:注射預防針後出現發燒是很常見的現象, 不屬於疫苗的不良反應。 如果體溫超過38.5度, 需要給嬰兒服用退熱藥;如果體溫未超過38.5度, 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千萬不要使用抗生素。 疫苗接種後的發熱一般不超過48小時。
Q11:寶寶發燒了需要用抗生素嗎?
答:引起發燒的原因中,感染是常見的原因,但並不意味細菌是主因。也就是說,抗生素不是治療發熱的主要藥物,除非證實引起發熱的原因為細菌感染。咳嗽也是如此,只有細菌引起的咳嗽,才需用抗生素。不要將抗生素認成治療發熱、咳嗽的良藥。常見的發熱和咳嗽,絕大多數都是病毒感染所致。
Q12:您好!我家寶寶3周歲,經常感冒發燒,而且一旦感冒發燒就容易併發肺炎。我曾經採取過不少方法給她增加免疫力,比如:喝過各種品牌的牛初乳和蛋白粉、轉移因數、吃過善存片等等。可是效果都不明顯。請答:"我究竟應該如何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預防寶寶感冒呢?"
答:發燒不是肺炎的原因,是結果。所以每次孩子發燒的時候,應該及時檢查尋找原因,如果是細菌感染,可以使用相應的抗生素,如果是支原體感染可以選擇特別的藥物,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來說是靠治療症狀等待自身痊癒。依靠牛初乳等所謂提高抵抗力的藥物很難預防感染性產生。再有也不要認為發燒就容易併發肺炎,所以及時針對病因治療比較關鍵,還有積極鍛煉身體提高孩子的體質,比如每天定時外出,使孩子能夠適應寒冷的空氣也是預防呼吸道感染比較好的辦法。總之,千萬不要依賴藥物提高孩子抵抗力預防感染。
Q13:寶寶發燒只要不超過38度5是不是就不用去醫院和吃藥啊?比較好的退燒藥是什麼啊?
答:孩子體溫不超過38度5,不需要使用退燒藥物,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退熱貼,但是否需要到醫院看病,不僅僅依靠孩子體溫的高低,還要依據孩子其他的情況,比如說是否有嚴重的嘔吐、腹瀉、咳嗽等其他的答題。
Q14:我家寶寶快3周歲了,體質特別差,經常感冒發燒,而且每次發燒總是反復反復,退了又會燒回去,要好幾天才能好。有兩次高熱驚厥,我現在很怕他發燒,請答:寶寶發燒時家長應該怎樣做?怎樣才能預防避免高熱驚厥?
答:不論是細菌還是病毒引起的發熱,一般都要持續3-5天,所以要積極給孩子使用退熱藥物,如果有明確的細菌感染還應該使用抗生素。至於高熱驚厥確實與孩子體溫的高低有關,但是也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有高熱驚厥家族史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容易出現高熱驚厥。所以遇到孩子出現高熱時,除了給孩子使用退熱藥物外,還要使用退熱貼或洗熱水澡等物理降溫的辦法。給孩子多喝水,也有助於孩子排尿、發汗,當然也有助於降低體溫。
Q15:我家寶寶八個月了,最近正在出牙,星期六打了麻疹疫苗,星期天中午洗了澡,下午就發起燒來(38.8)。現在持續三天了,體溫38左右,但沒有感冒症狀,請答我該怎樣初步判斷並做出正確處理(是吃退燒藥還是上醫院)
答:出牙期間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發燒,一般都是低熱,也就是體溫小於38度5,但是接種疫苗,孩子也可能發燒。有時可以到高熱,這種情況一般在三天之內就會自行好轉,除了高熱時使用退燒藥物外,不需要使用其他藥物治療。如果孩子沒有其他的不舒服表現,不需要到醫院看病。
Q16:我的寶寶四個多月了,前幾天發了一次燒39度幾,然後就去了醫院。醫生開了(頭咆、抗感顆粒、泰諾靈)幾種藥吃了就退燒了。但是我很擔心寶寶以後體質會變弱,所以我想請答崔大夫,我該怎樣預防寶寶感冒和增強他的抵抗力?能不能服用市面上銷售的增加免疫力的藥?
答:燒的高低不代表病情的輕重,所以說39度幾的高熱,並不意味著使用頭胞類抗生素,其實病毒感染往往可以引起孩子高熱,而且年齡越小,體溫可能會越高,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控制體溫的能力較差,這時採用積極的退熱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孩子出生之前體內的免疫力或抵抗力幾乎為0,出生後通過多次的預防接種和生病才促使其逐漸成熟,所以家長不要太恐懼孩子患感冒等常見疾病,它們在給孩子帶來痛苦的同時,也帶來好處,不要相信市面上銷售的增加免疫力的藥,免疫力是靠自身逐漸成熟的。
Q17:妹妹3歲了,前不久發了一次燒,燒驚,有人給我說有點缺鈣的孩子在發燒時容易燒驚,這方面有影響嗎?
答:缺鈣的孩子出現的易驚與發燒是無關的,因為低鈣本身可以出現低鈣驚厥,現在的生活狀況,很難見到真正的低鈣驚厥。所以家長大可不必把發燒與低鈣混為一起,過於擔憂。
溫馨提示:夏季發燒,物理降溫為主。
發熱本身不是一種疾病,是由於體內致熱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的一種現象。所以退熱是以增加散熱、減少產熱為出發點。退熱藥是改變體溫調節中樞的狀況,減少產熱,只做到退熱的前提。真正退熱的效果需要通過物理降溫,增加體內散熱來實現。
人體散熱途徑,也就是退熱途徑有四條:
1.經皮膚蒸發水分散熱是最主要途徑,占90%以上。所以發熱時不要給孩子穿得太多,應該少穿蓋衣物。
2.經呼吸散熱。發熱時呼吸會增快加深。
3.經排尿過程散熱。多喝水多排尿。
4.經排便過程。
所以,遇到孩子發熱要從這四方面説明孩子進行物理退熱。
如何做到發熱時有效的物理降溫呢?首先盡可能保證嬰兒液體攝入。退熱過程主要是通過皮膚蒸發水分實現。若體內水分不足,退熱效果受限。再有,在適當提高室溫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穿蓋衣物利於皮膚散熱。還有,洗溫水澡、溫熱毛巾濕敷也是很好的物理降溫方法。冰袋或冰貼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物理降溫有兩大形式:冷降溫和溫降溫通過冰貼或冰袋,導致局部皮膚降溫為冷降溫,不過退熱效果有限。雖可感到皮膚變涼,但體內溫度未必降低。變涼的皮膚血管收縮,反而會妨礙體內熱量散出。溫降溫是在提高環境溫度前提下,用溫熱毛巾敷身體、洗溫水澡等致皮膚血管擴張,有利於體內熱量散出。
正確看待物理降溫,維持體溫需體內產熱和散熱的平衡。發熱是產熱增加和/或散熱減少的結果。要退熱,增加散熱很重要。經皮膚是主要散熱途徑,增加皮膚血流就可增加散熱。在多飲水前提下,適當提高室溫減少穿蓋衣物、溫水浴都是很好的方法;而冰袋、酒精擦浴只帶走局部皮膚熱量,退熱效果有限。
退熱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體內水分不足。嬰幼兒生病時多不喜喝水或奶,家長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餵養,以增加體內水分,利於退熱,否則服了退熱藥也達不到預期效果。再有,排尿和排便過程都可利於降溫。總之,退熱的捷徑不是從藥物(退熱藥、抗生素等)出發,而是增加體內水分和採用適宜的物理降溫。
Q11:寶寶發燒了需要用抗生素嗎?
答:引起發燒的原因中,感染是常見的原因,但並不意味細菌是主因。也就是說,抗生素不是治療發熱的主要藥物,除非證實引起發熱的原因為細菌感染。咳嗽也是如此,只有細菌引起的咳嗽,才需用抗生素。不要將抗生素認成治療發熱、咳嗽的良藥。常見的發熱和咳嗽,絕大多數都是病毒感染所致。
Q12:您好!我家寶寶3周歲,經常感冒發燒,而且一旦感冒發燒就容易併發肺炎。我曾經採取過不少方法給她增加免疫力,比如:喝過各種品牌的牛初乳和蛋白粉、轉移因數、吃過善存片等等。可是效果都不明顯。請答:"我究竟應該如何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預防寶寶感冒呢?"
答:發燒不是肺炎的原因,是結果。所以每次孩子發燒的時候,應該及時檢查尋找原因,如果是細菌感染,可以使用相應的抗生素,如果是支原體感染可以選擇特別的藥物,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來說是靠治療症狀等待自身痊癒。依靠牛初乳等所謂提高抵抗力的藥物很難預防感染性產生。再有也不要認為發燒就容易併發肺炎,所以及時針對病因治療比較關鍵,還有積極鍛煉身體提高孩子的體質,比如每天定時外出,使孩子能夠適應寒冷的空氣也是預防呼吸道感染比較好的辦法。總之,千萬不要依賴藥物提高孩子抵抗力預防感染。
Q13:寶寶發燒只要不超過38度5是不是就不用去醫院和吃藥啊?比較好的退燒藥是什麼啊?
答:孩子體溫不超過38度5,不需要使用退燒藥物,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退熱貼,但是否需要到醫院看病,不僅僅依靠孩子體溫的高低,還要依據孩子其他的情況,比如說是否有嚴重的嘔吐、腹瀉、咳嗽等其他的答題。
Q14:我家寶寶快3周歲了,體質特別差,經常感冒發燒,而且每次發燒總是反復反復,退了又會燒回去,要好幾天才能好。有兩次高熱驚厥,我現在很怕他發燒,請答:寶寶發燒時家長應該怎樣做?怎樣才能預防避免高熱驚厥?
答:不論是細菌還是病毒引起的發熱,一般都要持續3-5天,所以要積極給孩子使用退熱藥物,如果有明確的細菌感染還應該使用抗生素。至於高熱驚厥確實與孩子體溫的高低有關,但是也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有高熱驚厥家族史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容易出現高熱驚厥。所以遇到孩子出現高熱時,除了給孩子使用退熱藥物外,還要使用退熱貼或洗熱水澡等物理降溫的辦法。給孩子多喝水,也有助於孩子排尿、發汗,當然也有助於降低體溫。
Q15:我家寶寶八個月了,最近正在出牙,星期六打了麻疹疫苗,星期天中午洗了澡,下午就發起燒來(38.8)。現在持續三天了,體溫38左右,但沒有感冒症狀,請答我該怎樣初步判斷並做出正確處理(是吃退燒藥還是上醫院)
答:出牙期間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發燒,一般都是低熱,也就是體溫小於38度5,但是接種疫苗,孩子也可能發燒。有時可以到高熱,這種情況一般在三天之內就會自行好轉,除了高熱時使用退燒藥物外,不需要使用其他藥物治療。如果孩子沒有其他的不舒服表現,不需要到醫院看病。
Q16:我的寶寶四個多月了,前幾天發了一次燒39度幾,然後就去了醫院。醫生開了(頭咆、抗感顆粒、泰諾靈)幾種藥吃了就退燒了。但是我很擔心寶寶以後體質會變弱,所以我想請答崔大夫,我該怎樣預防寶寶感冒和增強他的抵抗力?能不能服用市面上銷售的增加免疫力的藥?
答:燒的高低不代表病情的輕重,所以說39度幾的高熱,並不意味著使用頭胞類抗生素,其實病毒感染往往可以引起孩子高熱,而且年齡越小,體溫可能會越高,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控制體溫的能力較差,這時採用積極的退熱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孩子出生之前體內的免疫力或抵抗力幾乎為0,出生後通過多次的預防接種和生病才促使其逐漸成熟,所以家長不要太恐懼孩子患感冒等常見疾病,它們在給孩子帶來痛苦的同時,也帶來好處,不要相信市面上銷售的增加免疫力的藥,免疫力是靠自身逐漸成熟的。
Q17:妹妹3歲了,前不久發了一次燒,燒驚,有人給我說有點缺鈣的孩子在發燒時容易燒驚,這方面有影響嗎?
答:缺鈣的孩子出現的易驚與發燒是無關的,因為低鈣本身可以出現低鈣驚厥,現在的生活狀況,很難見到真正的低鈣驚厥。所以家長大可不必把發燒與低鈣混為一起,過於擔憂。
溫馨提示:夏季發燒,物理降溫為主。
發熱本身不是一種疾病,是由於體內致熱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的一種現象。所以退熱是以增加散熱、減少產熱為出發點。退熱藥是改變體溫調節中樞的狀況,減少產熱,只做到退熱的前提。真正退熱的效果需要通過物理降溫,增加體內散熱來實現。
人體散熱途徑,也就是退熱途徑有四條:
1.經皮膚蒸發水分散熱是最主要途徑,占90%以上。所以發熱時不要給孩子穿得太多,應該少穿蓋衣物。
2.經呼吸散熱。發熱時呼吸會增快加深。
3.經排尿過程散熱。多喝水多排尿。
4.經排便過程。
所以,遇到孩子發熱要從這四方面説明孩子進行物理退熱。
如何做到發熱時有效的物理降溫呢?首先盡可能保證嬰兒液體攝入。退熱過程主要是通過皮膚蒸發水分實現。若體內水分不足,退熱效果受限。再有,在適當提高室溫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穿蓋衣物利於皮膚散熱。還有,洗溫水澡、溫熱毛巾濕敷也是很好的物理降溫方法。冰袋或冰貼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物理降溫有兩大形式:冷降溫和溫降溫通過冰貼或冰袋,導致局部皮膚降溫為冷降溫,不過退熱效果有限。雖可感到皮膚變涼,但體內溫度未必降低。變涼的皮膚血管收縮,反而會妨礙體內熱量散出。溫降溫是在提高環境溫度前提下,用溫熱毛巾敷身體、洗溫水澡等致皮膚血管擴張,有利於體內熱量散出。
正確看待物理降溫,維持體溫需體內產熱和散熱的平衡。發熱是產熱增加和/或散熱減少的結果。要退熱,增加散熱很重要。經皮膚是主要散熱途徑,增加皮膚血流就可增加散熱。在多飲水前提下,適當提高室溫減少穿蓋衣物、溫水浴都是很好的方法;而冰袋、酒精擦浴只帶走局部皮膚熱量,退熱效果有限。
退熱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體內水分不足。嬰幼兒生病時多不喜喝水或奶,家長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餵養,以增加體內水分,利於退熱,否則服了退熱藥也達不到預期效果。再有,排尿和排便過程都可利於降溫。總之,退熱的捷徑不是從藥物(退熱藥、抗生素等)出發,而是增加體內水分和採用適宜的物理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