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時分, 常會看到寶寶因流汗、燥熱而哭鬧不安, 爸媽可不要以為是寶寶的肚子餓哦!說不定, 寶寶的身上或小屁屁, 早已長滿了痱子或膿皰瘡呢!為了讓您的寶寶能安穩度過沁涼夏季, 特別請小兒專家告訴爸媽諸多防“痱”小秘方, 相信您的寶寶從此就能高枕無憂了!
由於寶寶新陳代謝率較高, 也較易出汗。 所以, 盛夏時的體溫溫度越高時, 長痱子的機會也就越高。
白痱子
痱子是因為汗腺在皮膚表面的開口暫時阻塞, 使汗液無法順利流出而形成的皮膚病。 在悶熱的夏日, 寶寶出汗多, 若沒有及時擦拭乾淨時,
Advertisiment
特徵
新生兒或嬰兒生的痱子多為細小透明的小水泡, 顏色發白且分佈密集, 俗稱“白痱子”。 白痱子一般都不痛、不癢且無明顯不適, 1~2天后可自行吸收。 雖會留下少許白色糠狀鱗屑, 通常毋須特殊處理。
紅痱子
有些痱子在皮膚表面呈現紅色丘疹, 經常突然出現且迅速增加, 並伴有明顯搔癢感, 汗液浸濕後, 可能會有刺痛感, 寶寶因此煩躁不安, 睡眠時驚哭且因癢而亂抓, 通常這類型的痱子, 俗稱“紅痱子”。 由於寶寶的皮膚又薄又嫩, 汗腺尚未發育完善, 皮膚抵抗力又比大人差, 所以, 寶寶的痱子表現會較成人變化來得大。
BOX:預防之道
Advertisiment
1.防治痱子的最好方法是保持環境涼爽, 居室內部保持空氣暢通, 適當時可吹電風扇或冷氣。
2.寶寶的夏日衣著以清爽寬鬆為佳, 衣服質料應選擇吸汗且通氣性佳的薄型棉布。
3.爸媽應幫寶寶天天洗澡, 水溫不宜過冷或過熱, 大約以38~42℃為宜。 過冷會使皮膚毛細血管驟然收縮、汗腺閉塞, 再加上汗液排泄不暢, 致使痱子加重;過熱則會刺激皮膚, 使得痱子增多, 而讓搔癢程度更加嚴重。
4.飲食方面, 應減少寶寶的食量, 少吃太油或太甜食物。 可讓寶寶吃些清淡且易消化食物, 營養一定要適當, 並多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品, 飲食中還應補充適當的鹽分, 並讓寶寶喝些綠豆湯等防暑降溫飲料。
5.不要幫寶寶塗抹太多爽身粉, 以免與汗液混合且堵塞汗腺,
Advertisiment
6.爸媽應勤剪寶寶的指甲, 並隨時保持寶寶的雙手乾淨, 以免寶寶因痱子搔癢而抓破皮, 進而引起細菌感染。
7.不要一直把寶寶抱在懷裡或背在身上, 以免寶寶受熱, 汗液不能很快蒸發。
膿皰瘡
膿皰瘡是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 多發生於炎夏季節。 成人雖然偶爾會發生, 但大多流傳於小孩身上, 主要症狀為膿皰, 好發於孩童的頭面、手臂及前臂露出部位, 也可迅速蔓延全身。
特徵
剛發病時, 是一界限明顯的小斑點, 但很快變成小水皰。 主要產生原因為細菌感染, 病情則按病菌種類而有不同, 如: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膿痂疹, 多見於氣候溫和時, 水皰限於皮膚淺處, 多無紅腫和急性發炎現象。
Advertisiment
若是鏈球菌所引起的膿痂疹者, 多發生於炎熱夏天或潮濕季節, 最明顯且特別症狀是厚而黃的膿痂, 此痂緊黏於皮膚上, 然而水皰的生長極為短暫, 僅持續數小時。
注意事項
膿皰瘡屬於接觸性傳染, 常和發癢的皮膚病合併發生, 尤其常見於濕疹與痱子。 膿痂疹又稱“黃水瘡”, 水流到哪裡, 哪裡即引起水皰且傳染迅速, 一旦發現寶寶生有膿皰瘡時, 爸媽應立即帶寶寶就醫診治。
BOX:預防之道
1.常幫寶寶洗手且勤剪寶寶指甲, 避免因搔癢抓破皮而感染。
2.應與已傳染的患者隔離, 避免接觸性☆禁☆感染。
3.保持適當睡眠或補充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 可增強抵抗力。
4.加強對居家環境衛生管理,
Advertisiment
5.患有濕疹、痱子等其它搔癢性皮膚病患者, 應及時診治。
6.夏秋季, 可使用新鮮絲瓜汁塗抹感染部位。
7.應加強寶寶的免疫力, 可使用成熟蜂膠滴於牛奶中(約60毫升的牛奶, 滴1滴蜂膠), 由於沒有特殊味道, 寶寶接受度高。
結語:
夏季是細菌繁殖旺盛的季節, 媽媽寶寶在享受陽光和戶外活動的時候, 尤其要注意衛生和清潔, 在人多的場所, 如游泳池、遊樂場更是要注意, 不要讓寶寶跟細菌親密接觸, 外出回家後一定要做好清潔工作, 保證皮膚乾爽、清潔是防止皮膚病的最佳方法。 總之, 保護寶寶免受皮膚病困擾, 聰明媽媽們要努力做到:清潔皮膚、注意防曬、補充水分、避免蚊蟲叮咬和保證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