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見原因:
1.寶寶的食欲有時可呈正常的週期性輕度增減。
2.寶寶之間的飲食量, 不具可比性。
3.不良飲食習慣和飲食安排。
4.過晚添加輔食, 寶寶咀嚼能力不足。
5.寶寶身體或情緒不佳。
6.疾病和微量元素缺乏。 寶寶可能因為身體不舒服、口腔疾病、缺鋅等導致食欲不振。
如果寶寶出現嚴重的食欲下降 並伴有以下情況時則考慮合併有疾病的可能, 應該尋找病因、明確診斷、積極治療原發病。
1.嚴重的食欲下降, 伴有精神萎靡、低熱 則可能為結核菌感染;
2.嚴重的食欲下降, 伴隨腹痛、便血等 則可能為胃腸道潰瘍、寄生蟲感
Advertisiment
染等;
3.除食欲減退外 還有反應遲鈍、皮膚粗糙及發育不良等現象 則可能為
甲狀腺功能低下;
4.嚴重的食欲下降, 伴隨多汗、顱骨軟化等 則可能多為佝僂病引起;
5、足月新生兒拒食 常表示病情嚴重 應注意腦膜炎、敗血症等。
1.要養成小兒自己的進食習慣。 幾個月大時讓他抱著奶瓶吃奶, 一歲時拿杯子喝水, 一歲多就開始學習拿勺吃飯。 兩歲半以後小兒完全可以自己吃飽。
2.孩子要坐在固定的位置吃飯, 不能跑來跑去, 也不能邊吃邊玩。
3.飯前要少吃零食, 特別是飯前一小時不能吃,
4.如果小兒偏食, 不要呵斥和強迫。 家長也千萬不要在飯桌上談論自己不愛吃的菜, 這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5.不要暴食。
Advertisiment
6.飯前應該避免劇烈運動。
7.寶寶要有充足的睡眠, 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 凡是睡眠好的胃口就好, 睡眠不足胃口就不好。
8.適當的戶外活動。
9.提高嬰幼兒的飲食興趣。 家長要做一些對嬰幼兒有吸引力的食物, 如將饅頭捏成動物形狀, 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給孩子一份有趣的餐具, 幫助他自己舀, 也會增加他的飲食興趣。
10.不要強迫寶寶進食
三、中醫推拿療法
1.常用穴位及操作
脾經:
位置:拇指節螺紋面。
操作:①將患兒拇指屈曲, 循拇指橈側邊緣由遠端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 稱補牌經。 ②拇指伸直, 由指端經羅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 稱清脾經。 補牌經、清脾經, 統稱推脾經。
Advertisiment
次數:100~500次。
三關:
位置:前臂撓側, 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撓側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 稱推三關, 或稱推上三關;屈患兒拇指, 自拇指橈側推向肘, 稱大推三關。
次數:100~300次。
板門:
位置:掌測大魚際平面。
操作:①指揉, 稱揉板門;②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橫紋, 或從板門穴推向橫紋處, 稱推板門。
次數:100~300次。
內八卦:
位置:手掌面, 以掌心為圓心, 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所作圓。
操作:用運法, 稱運內八卦。
次數:100~300次。
外勞宮:
位置:手背部、與內勞宮穴相對, 內勞宮在手掌正中心。
操作:①用指揉法, 稱揉外勞;②用指甲掐, 稱掐外勞宮。 次數:揉100~300次;掐3~5次。
四橫穴:
位置:掌側食、中、環、小指近節指間關節橫紋處。
操作:①四指拼攏從食指橫紋推向小指橫紋,
Advertisiment
次數:推 100~300次;掐 5次。
2.治療分型
1)脾失健運型:補脾經, 揉板門, 推四橫紋, 運內八卦, 清胃經, 掐揉掌橫紋, 摩腹, 揉足三裡。
2)脾胃氣虛型:補脾經, 運內八卦, 揉足三裡, 推三關, 揉外勞宮, 掐揉四橫紋, 摩腹, 捏脊。
3)脾胃陰虛型:揉板門, 補胃經, 運內八卦, 分手陰陽, 揉二馬, 揉中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