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夏季新生兒如何護理?對於新生兒的護理, 就是爸爸媽媽的一大功課, 新生兒的護理還分季節的不同護理方法也不同, 那夏季新生兒如何護理?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
Advertisiment
夏天出生的嬰兒, 雖然有利於生長發育, 但赤日炎炎, 給這些“嫩芽”也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育兒、唱戲, 唯恐夏冬二季”, 這句流傳於民間的俗語, 道出了夏冬二季出生的嬰兒撫育的難處。 那麼, 對於夏寶寶們的護理, 都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夏季新生兒6要訣
1、堅持母乳餵養:現代醫學證實, 被人們譽為“白色血液”的母乳是新生兒的寶貴天然營養品, 它不僅營養豐富, 而且質和量可隨嬰兒生長的需要而相應的改變, 更為可貴的是, 它還含有多種抗病物質, 能夠幫助嬰兒抵抗許多常見疾病, 是任何代乳品所無法替代的。 因此, 孩子生下後, 要堅持母乳餵養。 另外, 母乳有足夠的水分,
Advertisiment
2、合理的穿衣:天氣炎熱, 不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 不然的話, 散熱不良, 會引起體溫升高或胸背部出現白色透明的皰疹, 俗稱“白痱子”。 給孩子穿薄薄的單衣褲就行了, 不必穿襪子。 也不要讓嬰兒全☆禁☆裸身子, 以防嬰兒稚嫩的皮膚受損傷。
3、充足的睡眠:出生不久的嬰兒, 一天中絕大部分時間是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保證小兒體格及神經正常發育的必要條件。 因此, 需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讓孩子睡在房間最涼爽的地方, 但注意不要讓孩子直接吹風或吹電扇。 不太熱時, 要蓋一條枕巾, 太熱的話, 穿薄衣褲睡就行了;還要掛上小蚊帳, 以免蚊蟲的侵襲;常給孩子變換睡的姿勢,
Advertisiment
4、勤洗澡:夏天洗澡, 可以幫助孩子調節體溫, 還可以使皮膚上汗腺開口不被上皮細胞阻塞, 有利散熱。 還能減少和減輕很多嬰兒皮膚疾病, 如新生兒皮炎、新生兒濕疹、尿布皮炎、臀紅等, 更能增加孩子的食欲, 促進生長。 因此, 一日洗澡2?3次是必要的。 洗澡水的溫度應在37℃左右。
5、適宜的溫、濕度:嬰兒離開母體呱呱墜地, 溫度和濕度都相應隨之改變。 必須讓孩子有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房間要保持空氣流通, 不要關閉門窗。 有空調的家庭, 可將嬰兒房間溫度控制在22℃, 如果是早產兒, 室溫要提高到24?26℃。
Advertisiment
6、注意體溫的變化:新生兒大腦還處在發育階段, 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全, 沒有排汗機能, 皮膚調節機能不足, 嬰兒體溫往往隨外界氣溫高而升高, 有時高達40℃。 此時要讓孩子頻繁吸母乳, 以增加水分的攝入(喂其他代乳品的嬰兒不要頻繁喂代乳品)。 體溫過高時, 可適量喂點白開水, 通過多排小便來降低體溫。
二、夏季新生兒如何護理
1.新生兒臍帶護理
新生的嬰兒的臍帶被剪斷以後, 夏天護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感染。 媽媽們應該經常檢查臍帶的恢復情況, 注意在寶寶撒尿的時候不要尿到臍帶上面, 特別是男寶寶, 要保持肚臍的乾爽。
2.穿衣護理
夏季出生的新生兒要注意穿衣不要太多, 可以穿一些寬鬆柔軟布料的小背心或者是肚兜都可以,
Advertisiment
3.身體護理
夏天很容易滋生細菌, 所以新生兒在夏天要注意勤洗澡。 寶寶出汗以後如果不經常洗澡會容易生痱子, 有的還會有濕疹, 皮疹的出現。 媽媽們要注意, 特別是寶寶的脖子, 大腿和手臂肉多地方, 要經常檢查擦洗。
4.室內環境護理
在夏季要保持新生兒房間的空氣流通, 保持室溫在25℃左右, 不要開空調調溫, 因為空調吹出的冷氣會讓寶寶著涼的。 還有就是室內的濕度要控制在60%, 不要讓室內空氣太乾燥, 給新生兒一個舒適的環境。
5.補充水分
新生兒在夏天容易缺水, 不管是母乳喂讓還是奶粉餵養的寶寶都要多喝水, 母乳餵養的媽媽們也要多喝水。讓新生兒在夏天多補水可以避免因天氣炎熱造成的脫水熱的出現。
6.新生兒睡眠
在夏季新生兒一定不要吹風扇,寶寶睡覺可以蓋上單被。寶寶睡覺的時候不要大聲的說話,也不要把電視機的聲音開的太吵,這樣會使寶寶受到驚嚇。新生寶寶的睡姿要控制好,在兩側可以用小枕頭擋住,良好的睡姿對寶寶的成長很有好處的。
三、新生兒護理誤區
1.生理性黃疸誤認為肝炎
新生兒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后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如果10天內黃疸消失,就不是病態,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黃疸”。它一般在生後第4~5天出現,一周左右消失。早產兒黃疸可持續到14天消失,產生原因:
(1) 孩子體內紅細胞破壞增加,使血中間接膽紅素增加,使皮膚發黃。
(2) 新生兒肝臟發育不成熟,肝細胞產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將間膽轉化為直膽而由膽道排泄,間膽在血中濃度增高,引起皮膚黃染。
總之,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生理過程,不需要治療。
2.擠壓乳腺
新生兒的乳☆禁☆房在生後第4~5天出現輕度腫脹,並有少許乳汁溢出,7~10天達高☆禁☆潮。這是因為母親在妊娠後期體內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兒通過胎盤吸收了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時性腫脹,無論男孩、女孩都可有,屬於生理現象,2~3周即可消失,千萬不要擠壓,它的惡果就是患“乳腺炎”。
3.錯棄初乳
初乳是指產後12小時以內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顏色太黃,比較清淡,所以有的人認為“初乳”是“壞乳”而白白擠掉,甚為可惜。因為初乳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礦物質,同時還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殺死破傷風桿菌、百日咳桿菌、肺炎雙球菌及引起腹瀉致病的大腸桿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兒麻痹等病毒。實踐證明:產後開奶時間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產乳越多。
4.正常溢乳誤為嘔吐
新生兒胃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相對較緊張,胃容量小(約為30~60毫升),胃呈水準位,故易發生溢乳。喟奶後應將新生兒豎起,輕拍後背,排出咽下的空氣,然後取右側臥位,枕頭高3~4釐米即可。少量溢乳屬正常現象,不應按嘔吐治療。
5.誤擦胎脂
胎脂有保護皮膚、防止細菌感染及保溫的作用。除胎脂較厚,皮膚皺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處,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膚而發生糜爛外,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
6.脫水熱誤為感染
少數新生兒出生後的第3~4天有一過度性發熱,體溫驟升,有時可達39℃左右,但一般情況良好,夏季多見。若補足水份後,體溫可於短時間內恢復正常,不需治療。有人誤為感染,給予抗生素治療是不必要的。
7.新生兒脫髮
有些新生兒出生的時候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不是病態,屬正常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也會越長越好的。不過造成新生兒脫髮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8.四肢抖動是不是抽瘋了
因新生兒大腦發育不夠完善,對下級中樞的抑制能力較弱,常出現不自主和不協調的動作或睡眠時會因突然抖動而驚醒,父母不必擔心,這不是病態,是正常現象,慢慢可以隨孩子的增長而消失。
母乳餵養的媽媽們也要多喝水。讓新生兒在夏天多補水可以避免因天氣炎熱造成的脫水熱的出現。6.新生兒睡眠
在夏季新生兒一定不要吹風扇,寶寶睡覺可以蓋上單被。寶寶睡覺的時候不要大聲的說話,也不要把電視機的聲音開的太吵,這樣會使寶寶受到驚嚇。新生寶寶的睡姿要控制好,在兩側可以用小枕頭擋住,良好的睡姿對寶寶的成長很有好處的。
三、新生兒護理誤區
1.生理性黃疸誤認為肝炎
新生兒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后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如果10天內黃疸消失,就不是病態,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黃疸”。它一般在生後第4~5天出現,一周左右消失。早產兒黃疸可持續到14天消失,產生原因:
(1) 孩子體內紅細胞破壞增加,使血中間接膽紅素增加,使皮膚發黃。
(2) 新生兒肝臟發育不成熟,肝細胞產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將間膽轉化為直膽而由膽道排泄,間膽在血中濃度增高,引起皮膚黃染。
總之,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生理過程,不需要治療。
2.擠壓乳腺
新生兒的乳☆禁☆房在生後第4~5天出現輕度腫脹,並有少許乳汁溢出,7~10天達高☆禁☆潮。這是因為母親在妊娠後期體內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兒通過胎盤吸收了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時性腫脹,無論男孩、女孩都可有,屬於生理現象,2~3周即可消失,千萬不要擠壓,它的惡果就是患“乳腺炎”。
3.錯棄初乳
初乳是指產後12小時以內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顏色太黃,比較清淡,所以有的人認為“初乳”是“壞乳”而白白擠掉,甚為可惜。因為初乳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礦物質,同時還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殺死破傷風桿菌、百日咳桿菌、肺炎雙球菌及引起腹瀉致病的大腸桿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兒麻痹等病毒。實踐證明:產後開奶時間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產乳越多。
4.正常溢乳誤為嘔吐
新生兒胃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相對較緊張,胃容量小(約為30~60毫升),胃呈水準位,故易發生溢乳。喟奶後應將新生兒豎起,輕拍後背,排出咽下的空氣,然後取右側臥位,枕頭高3~4釐米即可。少量溢乳屬正常現象,不應按嘔吐治療。
5.誤擦胎脂
胎脂有保護皮膚、防止細菌感染及保溫的作用。除胎脂較厚,皮膚皺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處,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膚而發生糜爛外,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
6.脫水熱誤為感染
少數新生兒出生後的第3~4天有一過度性發熱,體溫驟升,有時可達39℃左右,但一般情況良好,夏季多見。若補足水份後,體溫可於短時間內恢復正常,不需治療。有人誤為感染,給予抗生素治療是不必要的。
7.新生兒脫髮
有些新生兒出生的時候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不是病態,屬正常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也會越長越好的。不過造成新生兒脫髮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8.四肢抖動是不是抽瘋了
因新生兒大腦發育不夠完善,對下級中樞的抑制能力較弱,常出現不自主和不協調的動作或睡眠時會因突然抖動而驚醒,父母不必擔心,這不是病態,是正常現象,慢慢可以隨孩子的增長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