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瀉--萬別輕易自行

進入夏季以來, 各地兒科醫院的病兒逐漸增多。 據歷年資料分析, 夏季兒童的發病數從六月中、下旬開始攀升, 七、八、九月達到高峰, 且以感染性居多。
小兒是怎麼回事?

“”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種綜合症。 是嬰幼兒時期發病率較高的常見病之一, 多發于夏秋季。 因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熱, 消化酶的活性較低, 常因外界或內在的環境變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導致。

夏季以細菌感染為主, 秋季以病毒感染為主。 如不當、氣候突變、營養不良、呼吸道感染等, 均可導致。 2歲以下的嬰幼兒尤易得病。 輕型,

Advertisiment
大便每天5—6次, 稀薄, 含有少量粘液和白色奶塊, 或呈蛋花湯樣, 有時伴有嘔吐;重型, 大便每天10次以上, 粘薄水分多, 伴有嘔吐、胃納差、精神萎靡、嗜睡, 常可引起脫水, 表現為口幹唇燥, 眼眶和前囪凹陷, 哭時無淚, 尿少。 嚴重脫水時, 常伴有酸中毒, 表現為精神萎靡, 口唇櫻紅, 呼吸既深且快, 以及出現皮膚花紋, 脈搏細弱, 四肢嵌冷, 少尿等休克症狀。

發病可分輕重緩急

患兒發病可緩可急, 輕度的僅有食欲不振, 偶有嘔吐, 大便次數增多及性狀改變的胃腸症狀;重度的大便次數一天達十餘次, 甚至幾十次, 大便可呈水樣、糊狀、粘液狀, 有的解膿血便, 可伴高熱、腹痛, 出現口渴、眼窩凹陷、尿量減少等脫水較明顯的脫水症狀和酸中毒、低鉀血症等併發症,

Advertisiment
嚴重者可出現心肌損害、驚厥、休克,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還可導致溶血性尿毒癥。 若診斷和救治不當可迅速發展至呼吸或迴圈衰竭而死亡。

父母, 千萬別輕易自行用藥

為何此時兒童易得感染性呢?一是因為夏季溫度極適宜致病菌的生長繁殖。 有資料報導, 在20℃-30℃條件下, 痢疾桿菌在米飯、饅頭、豬肉、馬鈴薯、西瓜等食品中8小時可增量1萬-2萬倍;在黃瓜、蘿蔔等中也可增長20-200倍, 一旦誤食被污染的食品便可發病;其次, 兒童在夏季好進生冷食品而此階段胃酸分泌減少, 殺菌功能減弱;第三, 兒童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 局部抗感染能力差, 加上兒童生長發育迅速, 需要的營養物質相對較多, 胃腸道的負擔較重, 消化功能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Advertisiment
因此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