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有沒有“微毒”標誌這是很簡單的識別方法, 只要驅蚊劑中含有微量的毒素成分, 衛生部就會強制要求在產品標籤上注明“微毒”字樣。 對於成年人來說, 這種微量的毒素不對人體造成傷害, 但仍建議不要塗抹在皮膚表面, 而對於寶寶來說,
Advertisiment
注意“成分”一欄
很多驅蚊劑之所以“微毒”, 就是因為它們的有效成分是“避蚊胺(DEET)”或者“驅蚊酯”, 如果看到成分列表中出現了這種字眼, 那麼一定不要直接塗抹在寶寶皮膚上, 因為這兩種物質都會對皮膚產生刺激。
另外, 很多驅蚊劑的產品包裝上會有“避蚊胺(DEET)”或“驅蚊酯”的濃度, 同種成分的濃度越高, 毒性也就越大, 另外“避蚊胺(DEET)”的毒性要大於“驅蚊酯”, 這也是在避蚊劑的選擇中儘量選擇含量少的。
其實, 將毒性降至最低的方法還有一個, 那就是選擇草本提取的產品, 一些驅蚊產品中的有效成分是從植物中萃取的中藥, 是沒有毒性的。
注意不起眼的角落:衛妝准字、農藥准字、藥准字
驅蚊劑的“身份證”一般躲在產品標籤的最底部,
Advertisiment
農藥准字:《農藥管理條例》第26條:“農藥產品出廠, 必須標明農藥生產批准證書的編號。 ”
衛妝字:“衛生部化妝品檢測部門批准的合格國產化妝品”,
國藥准字:“衛生部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生產的, 帶有治療功效的產品”
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驅蚊劑, 大部分屬於“衛妝字”、“農藥准字”之一或二者兼有, 一般而言只有擁有“國藥准字”的產品“消腫止癢、殺菌消毒”的藥用治療功效才最明顯。
通過學會看標籤, 我們很容易發現很多驅蚊劑塗抹在赤裸的皮膚上都會造成刺激, 更不用說塗抹在被蚊子叮咬過的破損處了。 很多成年人就是因為誤認為花露水,
Advertisiment
因此, 驅蚊劑與止癢產品需要分開使用, 真正實現了防蚊止癢, 雙效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