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 小兒如果中暑、受涼、傷風、過食豬肉、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缺少睡眠、喝水少、情緒波動過大等都會“上火”。
Advertisiment
圖片來源cfp
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 小兒如果中暑、受涼、傷風、過食豬肉、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缺少睡眠、喝水少、情緒波動過大等都會“上火”。
孩子上火時, 從食療保健角度來看, 總的原則是, 多喝水,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需要家長注意:
1、 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做菜時注意增加蓮藕(以水煮服或稀飯煮藕療效最好)、蘿蔔(以青蘿蔔療效最佳, 紅皮白心者次之, 最好生吃, 如胃有病者可做蘿蔔湯吃)、茴香、苦瓜等食物;適當增加西瓜、梨、葡萄柚、柚子、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蕃茄等寒涼性水果及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櫻桃、桑椹等平性水果的攝入;減少龍眼、荔枝、芒果、榴連等熱性水果的攝入。
Advertisiment
2、 儘量少給孩子提供用油炸和紅燒方法烹製的過於油膩性的食物。
3、 控制孩子的零食, 特別要少吃高油、高糖的精緻化加工食品。
4、 雞蛋、瘦肉、魚、豆類等優質蛋白要充足供應, 但動物性蛋白質應儘量選擇脂肪少的, 不可太油膩。 在烹調中, 多使用清燉、清蒸等方法。
5、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不乾燥, 小便不混濁。
6、 可給孩子常吃綠豆粥、荷葉粥或綠豆湯、蓮子湯(不去蓮心)。
7、 多吃山楂、山藥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圖片來源cfp
什麼是“上火”
上火是中醫的理論, 西醫則認為這種說法太籠統。
上火有著更深層次的意思, 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廣義的症狀, 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幹、口臭等症狀, 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黃痰等症狀, 肝火會有一些煩躁、失眠、女性會有乳☆禁☆房脹痛, 心火就會心悸失眠、心煩。
人體裡本身是有火的, 如果沒有火那麼生命也就停止了, 也就是所謂的生命之火。 當然火也應該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比如體溫應該在37度左右, 如果火過亢人就會不舒服, 會出現很多紅、腫、熱、痛、煩等具體表現。
Advertisiment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火則生、無火則死, 正常意義上說來火在一定的範圍內是必須的, 超過正常範圍就是邪火。 不正常的火又分為虛火和實火, 正常人體陰陽是平衡的, 對於實火來說陰是正常的但是陽過亢, 這樣就顯示為實火。 另一種情況陽是正常的陰偏少, 顯得陽過亢, 這樣就顯示為虛火。
按中醫理論, 五臟六腑皆有陰陽之氣, 陰陽失衡的話就會有所謂的陽火或虛火上升的表現了, 具體還要根據個人情況來定。
Advertisiment
圖片來源cfp
兒童上火原因:
與大人相比, 生命力旺盛的小寶寶們卻更容易受到“上火”的侵害, 在中醫理論裡:兒童是屬“純陽之體”, 生命力旺, 新陳代謝, 生長發育迅速, 容易出現陰陽失衡, 陽盛火旺即“上火”的現象。 而“上火”現象不僅容易發生在乾燥的秋冬季, 每逢換季或者炎熱的夏季也是寶寶“上火”的高發期。
怎麼樣判斷兒童是否上火
1、大便秘結, 每隔3~7天排便一次大便。 硬結而量少, 呈粟粒狀, 排便過程延長或排便困難, 小便顏色變黃;
2、口舌生瘡,口角糜爛,導致孩子不肯吃飯,煩燥不安,甚至不願進水。
3、睡不好,眼睛裡突然分泌物增多。
4、胃腸功能紊亂,訴說腹部飽脹不適,或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另外,在相關的統計中,大便乾燥和小便短黃症狀也較多的出現在兒童“上火”的常見症狀中,比例達到30%以上。
2、口舌生瘡,口角糜爛,導致孩子不肯吃飯,煩燥不安,甚至不願進水。
3、睡不好,眼睛裡突然分泌物增多。
4、胃腸功能紊亂,訴說腹部飽脹不適,或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另外,在相關的統計中,大便乾燥和小便短黃症狀也較多的出現在兒童“上火”的常見症狀中,比例達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