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秋換季時 紮堆就醫不如自備技能

入秋以來, 早晚溫差變大, 不少孩子因被感冒發燒“騷擾”紮堆去醫院。 專家提醒各位家長朋友, 兒童的抵抗力相對較弱, 一定要注意日常護理, 做好疾病防護工作。

秋季是疾病高發期, 家長要特別警惕感染性疾病, 孩子很容易受感冒發燒侵害。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兒童發燒可能存在假像, 大家要練就火眼金睛區別應對。

一般情況下, 孩子發燒會持續5—7天, 常伴有臉色發白、情緒不穩、噁心嘔吐、腹瀉等不適。 但因為個體差異, 發燒所表現的症狀不盡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 部分患兒在發高燒時會出現一種異常現象:手腳發涼溫度低,

Advertisiment
等到起體溫慢慢下降之後, 手腳溫度才會逐漸暖起來。 通常這種“假冷真熱”情況在不滿3周歲的嬰幼兒身上較為多見。

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與嬰幼兒的身體各部分血量不同有關。 相對而言, 孩子肢體血量要比內臟少, 且神經系統的發育尚不成熟, 一旦出現供血不足, 那麼四肢便易發涼。 若是家長不能正確辨清, 誤以為孩子著涼受冷, 將孩子捂得嚴嚴實實, 那麼會致使患兒體熱無法及時散發, 造成病情加重, 甚至可引發高熱驚厥的狀況。

若孩子穿得並不少但手腳發涼, 很可能是因為發燒所致, 應取出體溫計及時測量孩子體溫。 如果孩子腋溫超過37.5℃即為發燒, 此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可以讓孩子先喝杯溫開水,

Advertisiment
同時密切注意其體溫變化, 切記別急著讓孩子吃退燒藥, 若體溫不高未超過38.5℃建議先用物理方式退熱。 兵兵退熱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突破80%含水極限, 利用大量的水分蒸發, 可快速、平穩為孩子降溫。

為了讓孩子遠離感冒發燒, 家長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為孩子增添衣物, 另外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休息時, 最好儘量不要帶孩子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 比如電影院、車站等。 建議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量, 以提高他的身體抵禦力。 平日家長可以讓孩子適當多喝些溫開水, 不僅可預防感冒, 而且對孩子的腸胃道、肺部健康也大有好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