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中, 要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 其中吃苦教育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這個教育將會對孩子的意志教育有著最直接的影響。
社會競爭, 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慧的較量, 而更多的則是意志和毅力的較量, 沒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 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 各國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 因為孩子將來面臨的是市場經濟社會, 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 競爭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
美國
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
Advertisiment
條件似乎苛刻, 但卻使學生們獲益非淺。 家長對這項活動全力支持, 沒有一位“拖後腿”、”走後門”、“搞小動作”的。 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 美國青少年從小的時候開始, 不管其家裡多富有, 男孩子12歲以後就會給鄰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裡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 女孩子則做小保姆去賺錢。 14歲的詹妮每週禮拜六要去餐館打工, 母親告訴她, 你完全可以在家裡幫媽媽幹活, 照樣可領取工資。 但詹妮覺得在家賺自己母親的錢不是本事, 她一定要去外面賺錢來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Advertisiment
瑞士
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 從小就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 譬如, 對十六、七歲的姑娘, 從初中一畢業就送到一家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女傭人, 上午勞動, 下午上學。 這樣做, 一方面鍛煉了勞動能力, 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 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 也有講法語的地區, 所以這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當傭人。
德國
家長從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 法律還規定, 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義務, 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這樣做, 不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 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日本
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 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Advertisiment
加拿大
為了培養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的本領, 人們從很早就開始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在加拿大有一個記者家中, 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結各家各戶送報紙。 看著孩子興致勃勃地分發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