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治嬰兒濕疹,中醫有妙方

嬰兒濕疹為出生後至1歲左右常見多發皮膚病, 主要發於頭皮、顏面、頸部, 也可涉及胸部、肩背。 皮疹為紅斑基礎上米粒大小丘皰疹, 密集分佈, 或相互融合成大小不一片狀, 邊緣不清, 癢劇, 患兒常哭鬧不安。 中醫稱“胎斂瘡”、“奶癬”, 多為濕熱蘊結所發。 治用清熱祛濕止癢霜外搽, 獲效較好。

方藥:白蘚皮40克, 地膚子40克, 蛇床子40克(以上3味藥均研成細粉), 爐甘石粉40克, 青黛粉20克, 香霜1500克。 將藥充分調勻貯瓶中, 用時每日3次外搽。

白蘚皮可清熱燥濕止癢;地膚子、蛇床子清熱除濕止癢;爐甘石甘平, 功可收濕收斂;青黛鹹寒,

Advertisiment
清濕熱解毒是其所長。 諸藥合用外搽, 直至病所, 發揮效用, 無不良反應, 比較適用于嬰兒濕疹的治療, 同時避免了外搽激素類霜、膏所造成的副作用。

嬰兒頭部皮損乾燥, 結成黃色黏膩痂皮的, 可藥用黃連粉20克, 凡士林100克, 調勻成膏, 塗於患處, 每日1次, 次日用梳子輕輕將黏膩痂皮梳下來, 再塗上藥膏, 直至皮損消退, 皮膚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 當嬰兒患濕疹尤其是疹色潮紅時, 不少家長過多給嬰兒洗擦, 次數多的每天達3次, 致使皮損更加潮紅、乾燥, 患兒哭鬧不寧。 因此, 嬰兒家長應注意少用香皂、熱水給孩子洗擦, 以免刺激皮膚使皮損加重。 此外, 治療期間或治癒後一個時期, 哺乳的母親也應注意忌食腥辣之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