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才藝潛能>正文

外語沒學好,可能變啞巴

外語沒學好, 可能變啞巴

隨著外語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 很多中國家長開始從小培養自己的孩子:制定“零歲”學外語計劃, 送孩子去雙語幼兒園, 從孩子會喊“爸爸”、“媽媽”, 就教他“daddy”、“mummy”……總之, 家長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創造學外語的環境, 殊不知, 他們的良苦用心卻不一定對孩子有利。

美國幼兒園不教外語

據記者了解, 美國幼兒園一般不教小孩子說外語, 他們覺得這么小的孩子學第二種語言是不可思議的。 新澤西州黑格斯頓市中心幼兒園的芭芭拉老師告訴記者, 英語是幼兒園里的官方語言,

Advertisiment
孩子們接受的教育也都用英語來進行。

由于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 幼兒園并不反對孩子回到家里說母語,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 幼兒園只教英語, 而且從字母開始。 芭芭拉表示, 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個過程, 幼兒的發音器官不成熟, 發音尚處于較幼稚、未定型階段, 雖然他們模仿力強, 容易接受新知識, 但如果學的是純正的外語還好, 如果走了樣, 將來改都不好改, 反而不利于以后的外語學習

幼兒園里一名華裔兒童張多多的父母也說, 美國兒童一般都是從十多歲起才正式開始學習外語。 美國家長對孩子沒有中國人那種“望子成龍”的思想, 他們普遍認為, 只要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 學外語的事情可以慢慢進行。

多語言環境可能讓孩子變“啞巴”

Advertisiment

此外, 過早接觸外語還容易讓孩子患上失語癥或自閉癥。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統計, 目前美國兒童自閉癥發病率比上世紀80年代增長了10倍, 每300個兒童中就有1個患上此病。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生活在多語言的文化環境中, 因不適應這種復雜的語言環境而患上自閉癥。

家住曼哈頓的李女士是講廣東話的香港移民, 請的保姆是講方言的武漢人, 先生是講普通話的北方人, 電視里的動畫片則是純正的美國英語。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 他們的孩子在這樣的語言環境里變得越來越不愛講話, 到后來干脆什么都不說, 只是終日低頭玩自己的玩具, 變得像啞巴一樣。 本以為過一段時間會慢慢好起來,

Advertisiment
誰想今年都6歲了仍是“金口難開”, 并拒絕上學。 經醫學專家診斷, 在混亂的語言環境中, 孩子無所適從, 患了嚴重的兒童自閉癥。

紐約州教育廳官員羅漢中近日表示, 幾乎每個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下最聰明的孩子, 但實際上,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 因此在教育上也應考慮因人而異。 即使對在1—2歲間就具有較強表達能力的“資優兒”, 家長也不要過早地強迫他們學外語。

幼兒學外語要有地道的雙語環境語言學家指出, 母語學習能力可以轉移到第二、甚至第三種不同的語言上, 只要引導得法, 又有地道的語言環境, 就不會有干擾的情況出現。 像美籍華裔一般可以流利地用中、英文兩種語言與人交流, 就是因為家庭提供了漢語環境,

Advertisiment
學校和社會提供了英語環境。

張多多的父母告訴記者, 很多中國移民看重傳統文化的影響, 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成為“黃香蕉”。 所以, 他們在家里一直與多多說漢語, 而多多在幼兒園接受的是英語教育。 長期堅持的結果是, 多多不僅英語流利, 用漢語與父母溝通也沒有問題。 看到多多有“雙語”的本領, 還能到臺上表演背唐詩, 幼兒園里其他孩子的家長非常羨慕。 一些意大利裔的家長后悔不已地說:“早知我們也從小教孩子學意大利語了, 現在孩子只能說英語, 我們不遷就他, 他就不與我們交流, 想扭轉也來不及了。 ”但是如果沒有這種地道的雙語環境, 家長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