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這類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衝動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徵,
以致影響學習。
多動症的發病率為3%左右,
男孩約為女孩的4-9倍。
多動症的表現
其核心為自控能力差,
主要表現有以下四個方面。
活動過多
這類孩子不論在何種場合,
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中,
如上課不斷做小動作,
敲桌子,
搖椅子,
啼鉛筆,
切橡皮,
撕紙頭,
拉同學的頭髮、衣服等。
平時走路急促,
愛奔跑,
輪流活動時迫不及待,
經常無目的地亂闖、亂跑,
手腳不停而又不聽勸阻。
Advertisiment
由於自控力差, 這類孩子常說一些使人惱怒的話, 好插嘴和干擾大人的活動, 常引起大人的厭煩。
這類孩子膽大不避危險, 不計後果, 尤其在情緒激動時, 可出現不良行為, 如說慌、偷竊、鬥毆、翹課、玩火等。 敢翻牆爬高, 喜爭吵打罵, 常稱王稱霸。
注意力不易集中
這類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 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 不符合實際年齡特點, 如上課時, 常東張西望, 心不在焉, 或貌似安靜, 實則“走神”、“溜號”, 聽而不聞。 做作業時, 邊做邊玩, 隨便塗改, 馬馬虎虎, 潦潦草草, 錯誤不少。 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 做事常有始無終, 虎頭蛇尾。
衝動任性
這類孩子由於自控力差, 衝動任性, 不服管束, 常惹事生非。 當玩得高興時, 又咕又叫,
Advertisiment
學習困難
這類孩子由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注意聽講,對教師佈置的作業未聽清楚,以致做作業時,常常發生遺漏、倒置和理解錯誤等情況。
部分孩子讀書時可把“6”讀成“9”, 或把“d”讀成“b”, 甚至左右不分。 寫字時, 不是多一橫, 就是少一豎, 或偏旁反寫。 畫圖時, 不是比例大小失調, 就是位置安排不當, 這些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
這類孩子考試成績波動較大, 到3-4年級時, 留級的可能相對較多。 但因智慧正常, 如課後能抓緊複習、輔導,
Advertisiment
多動症的原因
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有人認為, 多動症的發生, 可能是由於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住處不能及時傳遞而造成的一種病態。
腦內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降低, 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 使孩子動作增多。 而治療多動症的藥物, 其化學結構與去甲腎上腺素相似, 服藥後, 可通過各種途徑, 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 使患兒動作減少, 因此, 多動症患兒必須服藥治療。
腦組織器質性損害
大約85%的患兒是由於額葉或尾狀核功能障礙所致, 包括:(1)母親孕期疾病:高血壓、腎炎、貧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 (2)分娩過程異常:早產、鉗產、剖腹產、窒息、顱內出血等。 (3)生後1-2年內,
Advertisiment
遺傳因素
大約40%的多動症患兒的父母, 其同胞和其他親屬, 在其童年也患此病, 單卵孿生兒中多動症的發病率較雙卵孿生兒明顯增高, 多動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異父、異母同父)的患病率高, 而且也高於一般孩子, 上述幾點均提示遺傳因素與多動症關係密切。
其他因素
近年, 許多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 由於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 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 是當前造成兒童多動症(注意力渙散、多動)的原因之一。 另外, 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 攝入含鉛量過度的飲食(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也會導致多動。
此外, 國內資料表明,
Advertisiment
怎樣確定孩子是否患多動症
根據國際診斷標準, 這類兒童必須有注意渙散、衝動任性和活動過多三個特徵。
注意渙散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3項:
1.做事情往往有始無終。
2.上課常常不聽講。
3.注間容易隨境轉移。
4.很難集中思想做功課和從事其他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的事情。
5.很難堅持做某一種遊戲或玩耍。
衝動任性
1.往往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2.過於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
3.不能有條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裡突然大聲叫喊。
6.在遊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輪換。
活動過多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2項:
1.坐立不安。
2.經常奔跑。
3.難於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還常常扭動翻身。
5.終日忙忙碌碌,沒完沒了。
6.7歲以前開始出現多動現象。
7.至少持續6個月以上。
在應用上述診斷標準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在允許活動的場合,如下課時、放學後,不管孩子的活動多麼厲害,也無診斷意義。只有在不該活動的場合,如上課時、做作業時,而他仍約束不住,始終動個不停,才有診斷意義。
第二,如只有活動過度,而無注意力渙散,不能診斷為多動症。相反,若注意力渙散明顯,而無活動過度,才應考慮有多動症的可能,因為有的兒童屬所謂“不伴多動的多動症”。在美國,從1979年起,根據多動症最為常見和突出的症狀是注意力集中困難,已把“多動症”改稱為“注意缺陷症”並分為“注意缺陷伴多動”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動”兩種,後者也就是“不伴多動的多動症”。
多動症患兒與頑皮兒童間的區別
注意力方面的區別
患多動症兒童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書”、“動畫片”時,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卻不同,在看“小人書”、“動畫片”時,能全神貫注,還討厭其他孩子的干擾。
行動目的性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並有計劃及安排。而多動症患兒卻無此特點,他們的行動較衝動,且雜亂,有始無終。
自控能力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亂鬧;多動症患兒卻無此能力,常被指責為“不識相”。
此外,近年來隨著多動症知識的普及,一些幼稚園老師,已能發現某些多動症兒童(7歲以下)的早期症狀。如不守紀律、不睡午覺等,催促家長及早診治,頑皮兒童雖活動亦多,但約束自己方面較多動症患兒好得多。
怎樣治療兒童多動症
以往認為,多動症是一種兒童自限性疾病,隨年齡增長,可自然消失。現經學者們長期追蹤觀察發現:(1)僅部分多動症患兒可自愈多數患兒的症狀可延續至成年。(2)治與不治,早治與晚治,在療效和預後上,可有顯著的差異。因此,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多動症應及早治療,綜合治療。
家長和老師應統一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兒童多動症是病態,不應歧視,不應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創傷。
第二,對兒童多動症必須進行藥物治療,但藥物不能代替教育,藥物可為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並應正確理解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
第三,要取得良好的療效,必須四方面(患兒、家長、教師、醫師)的互相配合。
藥物治療
目前大多數專家認為,利他林治療兒童多動症非常有效,可使注意力集中,養活活動過多的症狀,從而達到改善行為的目的。患兒隨著行為的改善,學習成績也會有所提高,隨著情緒的穩定,與同學之間的衝突也會減少。因此,該藥也間接地促進了兒童的心理發育。不過,利他林唯一的缺點是,它無法根除這種疾病,只能長期服用。
利他林每片10mg,每晨1片,餐後服用,如服用一段時間後,效果不顯,可酌情增量,藥物有效劑量,因人而異家長應經常與老師聯繫,密切觀察反應,摸索其有效量,如出現食欲減退、頭昏、失眠等情況,家長不必驚慌,可稍減量,2-3周後,患兒即可適應,反應消失。為避免產生耐藥性,在周日、假日及不學習時,可以不服藥,寒暑假也可停藥,但如假日須要學習及做作業,可在學習前半小時服用利他林。利他林一次服藥作用時間只能維持4-6小時,因此,必須堅持長期服藥才有效果,隨意停藥,症狀又複出現。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可服用1-5年,但隨年齡增長,情況好轉,藥量可逐漸減少,直至停藥。
教育方法
服藥同時家長要重視教育工作,要學習瞭解有關兒童多動症的知識。不要責備、怪罪、歧視、打罵孩子,要耐心教育,抓緊輔導。教育多動症的患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求必須切合實際。首先,家長應該瞭解多動症的特點,對於多動兒童的要求,切莫像對待正常孩子那樣嚴格。只要求他們的多動行為能控制在一個不肽過分的範圍內,就可以了。提要求不應過於苛求。
2.把過多的精力引導起來。對於這類活動力過多的兒童要進行正面的引導,使他們的過多的精力能發揮出來。家長和老師要組織他們多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如有條件,應安排他們做一些室外內活動,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但是,在安排他們進行活動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危險。
3.加強集中注意力的培養。對於這類兒童應逐步培養其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可以從看圖書、聽故事做起,逐漸延長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可把他們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課時能隨時得到老師的監督和指導。如果兒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進步,應及時表揚、鼓勵,以利於強化。
4.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對這類兒童應從小培養其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要按時飲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應遷就兒童的興趣而讓他們看電影、電視至深夜,以致影響睡眠。
5.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於這類兒童,應耐心地反復地進行教育和幫助,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們所存在的緊張心理,幫助他們提高自控能力。父母應和醫生經常保持聯繫,幫助醫生瞭解教育孩子的情況,徵求醫生關於治療上的指導性意見,有條件時,應爭取醫生、家長、教師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如果藥物治療和教育措施配合得當,在部分患兒可在短期內變得安靜,注意力集中,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行為治療
行為療法是利用學習原理來糾正孩子的不適宜行為的一種方法。當他們在學習中出現適宜行為時,就及時給予獎勵,以鼓勵他們繼續改進。並求鞏固;而當有些不適宜行為出現時,就要加以漠視或暫時剝奪他們的一些權利,這樣就會促使這些行為逐漸消失。如教師把患兒在上課時間內屁股扭動的次數記下來,倘使減少了,就加以表揚,並且每天給家長帶一份報告去,扭動次數減少了,家長就根據報告給予獎勵。而獎勵的辦法可根據各家的具體條件確定,如准許其晚上看電視,或假日去動物園,或獎勵給玩具等。
飲食療法
近年來,研究表明,大量進食含有酷氨酸、水楊酸鹽的食物以及進食加入調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鉛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發生多動症遺傳素質的兒童發生多動症,或者使多動症狀加重。相反,多動症的患兒只要限止這類食物,症狀可明顯減輕,因此,多動症患兒的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掛麵、糕點等。少食含甲基水楊酸的食物,如番茄、蘋果、桔子等。飲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調味品,如胡椒之類,也不宜使用酒石黃色素,如貝類、大紅是、柑欖等食物。
2.應多食含鋅豐富的食物。因為鋅是人體內的微量無素,與人體的生長發育密切有關。鋅缺管常使兒童食欲不振,發育遲緩,智力減退。研究發現,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大多數頭髮中鋅含量較高。所以,常吃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蛋類、肝臟、豆類、花生等對提高智力有一定幫助。
3.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因為鐵是造血的原料,缺鐵會使大腦的功能紊亂,影響兒童的情緒,加重多動症狀。因此多動症孩子,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臟、禽血、瘦血等。
4.應少食含鉛食物。因為鉛可使孩子視覺運動、記憶感覺、形象思維、行為等發生改變,出現多動,所以多動症患兒應少食含鉛的皮蛋、貝類等食品。
5.應少食含鋁食物。因為鋁是一種威脅人體健康的金屬。食鋁過多可致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動症患兒應少吃油條,因為製作油條需要在麵粉中加入明礬,而明礬的化學成分為硫酸鉀鋁。因此,吃油條對小兒的智力發育不利。
2.過於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
3.不能有條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裡突然大聲叫喊。
6.在遊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輪換。
活動過多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2項:
1.坐立不安。
2.經常奔跑。
3.難於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還常常扭動翻身。
5.終日忙忙碌碌,沒完沒了。
6.7歲以前開始出現多動現象。
7.至少持續6個月以上。
在應用上述診斷標準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在允許活動的場合,如下課時、放學後,不管孩子的活動多麼厲害,也無診斷意義。只有在不該活動的場合,如上課時、做作業時,而他仍約束不住,始終動個不停,才有診斷意義。
第二,如只有活動過度,而無注意力渙散,不能診斷為多動症。相反,若注意力渙散明顯,而無活動過度,才應考慮有多動症的可能,因為有的兒童屬所謂“不伴多動的多動症”。在美國,從1979年起,根據多動症最為常見和突出的症狀是注意力集中困難,已把“多動症”改稱為“注意缺陷症”並分為“注意缺陷伴多動”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動”兩種,後者也就是“不伴多動的多動症”。
多動症患兒與頑皮兒童間的區別
注意力方面的區別
患多動症兒童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書”、“動畫片”時,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卻不同,在看“小人書”、“動畫片”時,能全神貫注,還討厭其他孩子的干擾。
行動目的性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並有計劃及安排。而多動症患兒卻無此特點,他們的行動較衝動,且雜亂,有始無終。
自控能力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亂鬧;多動症患兒卻無此能力,常被指責為“不識相”。
此外,近年來隨著多動症知識的普及,一些幼稚園老師,已能發現某些多動症兒童(7歲以下)的早期症狀。如不守紀律、不睡午覺等,催促家長及早診治,頑皮兒童雖活動亦多,但約束自己方面較多動症患兒好得多。
怎樣治療兒童多動症
以往認為,多動症是一種兒童自限性疾病,隨年齡增長,可自然消失。現經學者們長期追蹤觀察發現:(1)僅部分多動症患兒可自愈多數患兒的症狀可延續至成年。(2)治與不治,早治與晚治,在療效和預後上,可有顯著的差異。因此,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多動症應及早治療,綜合治療。
家長和老師應統一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兒童多動症是病態,不應歧視,不應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創傷。
第二,對兒童多動症必須進行藥物治療,但藥物不能代替教育,藥物可為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並應正確理解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
第三,要取得良好的療效,必須四方面(患兒、家長、教師、醫師)的互相配合。
藥物治療
目前大多數專家認為,利他林治療兒童多動症非常有效,可使注意力集中,養活活動過多的症狀,從而達到改善行為的目的。患兒隨著行為的改善,學習成績也會有所提高,隨著情緒的穩定,與同學之間的衝突也會減少。因此,該藥也間接地促進了兒童的心理發育。不過,利他林唯一的缺點是,它無法根除這種疾病,只能長期服用。
利他林每片10mg,每晨1片,餐後服用,如服用一段時間後,效果不顯,可酌情增量,藥物有效劑量,因人而異家長應經常與老師聯繫,密切觀察反應,摸索其有效量,如出現食欲減退、頭昏、失眠等情況,家長不必驚慌,可稍減量,2-3周後,患兒即可適應,反應消失。為避免產生耐藥性,在周日、假日及不學習時,可以不服藥,寒暑假也可停藥,但如假日須要學習及做作業,可在學習前半小時服用利他林。利他林一次服藥作用時間只能維持4-6小時,因此,必須堅持長期服藥才有效果,隨意停藥,症狀又複出現。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可服用1-5年,但隨年齡增長,情況好轉,藥量可逐漸減少,直至停藥。
教育方法
服藥同時家長要重視教育工作,要學習瞭解有關兒童多動症的知識。不要責備、怪罪、歧視、打罵孩子,要耐心教育,抓緊輔導。教育多動症的患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求必須切合實際。首先,家長應該瞭解多動症的特點,對於多動兒童的要求,切莫像對待正常孩子那樣嚴格。只要求他們的多動行為能控制在一個不肽過分的範圍內,就可以了。提要求不應過於苛求。
2.把過多的精力引導起來。對於這類活動力過多的兒童要進行正面的引導,使他們的過多的精力能發揮出來。家長和老師要組織他們多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如有條件,應安排他們做一些室外內活動,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但是,在安排他們進行活動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危險。
3.加強集中注意力的培養。對於這類兒童應逐步培養其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可以從看圖書、聽故事做起,逐漸延長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可把他們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課時能隨時得到老師的監督和指導。如果兒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進步,應及時表揚、鼓勵,以利於強化。
4.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對這類兒童應從小培養其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要按時飲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應遷就兒童的興趣而讓他們看電影、電視至深夜,以致影響睡眠。
5.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於這類兒童,應耐心地反復地進行教育和幫助,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們所存在的緊張心理,幫助他們提高自控能力。父母應和醫生經常保持聯繫,幫助醫生瞭解教育孩子的情況,徵求醫生關於治療上的指導性意見,有條件時,應爭取醫生、家長、教師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如果藥物治療和教育措施配合得當,在部分患兒可在短期內變得安靜,注意力集中,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行為治療
行為療法是利用學習原理來糾正孩子的不適宜行為的一種方法。當他們在學習中出現適宜行為時,就及時給予獎勵,以鼓勵他們繼續改進。並求鞏固;而當有些不適宜行為出現時,就要加以漠視或暫時剝奪他們的一些權利,這樣就會促使這些行為逐漸消失。如教師把患兒在上課時間內屁股扭動的次數記下來,倘使減少了,就加以表揚,並且每天給家長帶一份報告去,扭動次數減少了,家長就根據報告給予獎勵。而獎勵的辦法可根據各家的具體條件確定,如准許其晚上看電視,或假日去動物園,或獎勵給玩具等。
飲食療法
近年來,研究表明,大量進食含有酷氨酸、水楊酸鹽的食物以及進食加入調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鉛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發生多動症遺傳素質的兒童發生多動症,或者使多動症狀加重。相反,多動症的患兒只要限止這類食物,症狀可明顯減輕,因此,多動症患兒的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掛麵、糕點等。少食含甲基水楊酸的食物,如番茄、蘋果、桔子等。飲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調味品,如胡椒之類,也不宜使用酒石黃色素,如貝類、大紅是、柑欖等食物。
2.應多食含鋅豐富的食物。因為鋅是人體內的微量無素,與人體的生長發育密切有關。鋅缺管常使兒童食欲不振,發育遲緩,智力減退。研究發現,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大多數頭髮中鋅含量較高。所以,常吃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蛋類、肝臟、豆類、花生等對提高智力有一定幫助。
3.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因為鐵是造血的原料,缺鐵會使大腦的功能紊亂,影響兒童的情緒,加重多動症狀。因此多動症孩子,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臟、禽血、瘦血等。
4.應少食含鉛食物。因為鉛可使孩子視覺運動、記憶感覺、形象思維、行為等發生改變,出現多動,所以多動症患兒應少食含鉛的皮蛋、貝類等食品。
5.應少食含鋁食物。因為鋁是一種威脅人體健康的金屬。食鋁過多可致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動症患兒應少吃油條,因為製作油條需要在麵粉中加入明礬,而明礬的化學成分為硫酸鉀鋁。因此,吃油條對小兒的智力發育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