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前是一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 我們不能只依靠6歲以後的學校教育, 而讓這之前的時間白白浪費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更是孩子生活最久的場所, 對孩子影響也最大。 所以, 父母一定要借與孩子接觸最早、最密切的機遇來對孩子加以教導, 只有有效地引導, 才能把握這奠基的時刻, 讓孩子的心智得到最好的啟發。
孩子出生後最先開始的教育要提倡說行, 反對說不。 當孩子出世後, 你開始盡心盡力地進行哺育, 問題也開始產生了:餵飯時, 孩子的小手要抓飯勺;高興時, 小手要揮, 要抱住小腳丫往嘴裡送;稍大些,
Advertisiment
教育學者認為, 這一個個“不”, 會傳達給孩子這樣一個信號:我什麼都做不好, 什麼都不行。 兒童有一種天然的活動性, 父母要做的, 是支持、輔導, 提供機會滿足他的活動欲, 而不是簡單地制止。
當孩子語言接受能力逐步提高, 基本可以聽懂成人的話語時, 他們會以成人為准, 甚至用成人的言行推翻成人的教育。 比如, 你教育孩子不准說謊, 但你千萬別讓孩子見到你找藉口騙人。 如果孩子發現了, 他會不接受你的“不准說謊”的教育, 反而自己也學著騙人。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Advertisiment
這種意識, 從小到大會逐步增強, 到一定程度, 就進入了一個高峰期, 我們稱之為“人格獨立期”或者叫作“孩子的第二次出生”。 此時, 孩子會處處顯得不聽話, 表現出對成人的逆反心理。 成人要理解這種心理, 疏導這種心理。 理解, 是要懂得孩子已經長大, 這種自我感覺正是他們發展所需要的;疏導, 是要讓孩子懂得“儘管你已經接近成人, 但在智慧、情緒和社會行為等方面,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 孩子在中等愉快的心境裡學習的效果最佳。 而正面誘導、讚揚為主的媽媽懷著一顆慈愛的心。 循循善誘地誘導孩子, 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接受新知識, 學習新技能, 塑造自己健康自信的性格。
而否定寶寶的方法, 不利於營造這種心境, 從而使孩子緊張、焦躁、壓抑、久而久之, 還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發生性格上的扭曲和變異。 而且變得自卑、畏縮, 還能影響到積極、開放、散發性思維方式的形成。 思想變得消極、封閉、遲緩、創造性受到限制, 不利於健全人格的形成。
Advertisiment
許多父母認為, 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中的隨機教育。 換句話說, 家庭教育的“一招一式”要時時注意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 培養他們能夠獨立生活的本領。 這種教育思想說起來簡單, 但做起來卻常被一些家長有意無意地忽略掉, 抑或出現偏差。 因此, 父母要認識孩子成長的階段性, 教育的隨機性要與孩子成長的發展性徵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