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情況引起BB窒息

原因1:蓋住口鼻

在冬天, 有些家長生怕寶寶著涼, 將寶寶捂得嚴嚴實實, 甚至臉也蓋上, 從而造成呼吸不到新鮮空氣, 發生窒息。 有些父母帶寶寶去遠的地方, 背或抱著寶寶, 也是把臉遮住, 造成窒息。

·對策:儘量讓寶寶的小臉露著, 除非在極為寒冷的地區。

原因2:夜間哺乳

有些媽媽太過勞累, 半夜給寶寶哺乳時睡著, 造成乳☆禁☆房壓迫寶寶口鼻。

·對策:白天寶寶睡時媽媽也一起睡, 儘量保證休息。 夜間哺乳時坐起來, 儘量保持清醒。

原因3:溢奶

寶寶吃奶後, 很容易出現溢奶的現象, 如果平躺時溢出的奶嗆到肺裡,

Advertisiment
就容易造成窒息。

·對策:每次喂完後立即抱起, 給寶寶拍拍後背, 最好讓寶寶打個嗝後再輕輕放下側臥, 這樣一方面減少溢奶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即使溢奶也不致誤吸入氣管造成窒息。

原因4:大人壓著寶寶

寶寶和大人在一張床上睡, 而且離得過近, 如果大人熟睡時, 不小心胳膊可能壓著寶寶口鼻部, 而新生兒又無力反抗, 造成窒息。

·對策:不提倡父母親和寶寶同睡一張床, 最好在大床旁加個嬰兒床, 一方面方便照顧, 一方面也安全, 都能睡得安穩。

原因5:患呼吸道疾病

寶寶剛剛學會翻身, 但又不靈活時, 掙扎翻成俯臥位而沒有力氣翻回來;或者寶寶患氣管炎、支氣管炎, 呼吸道分泌物多, 均可能發生窒息喘憋。

·對策:如果寶寶患有呼吸道疾病,

Advertisiment
要及時就醫, 重視夜間護理, 經常起床觀察小兒的變化。 床頭不要放軟的玩具和枕頭。

原因6:俯臥

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頸部肌肉力量不足, 俯臥時自己還不能抬頭或不能長時間維持抬頭, 如不注意很容易堵住口鼻而發生窒息。

·對策:不提倡讓新生兒長時間俯臥, 而應採取側臥或仰臥。 床頭不要放軟枕頭。

原因7:灌藥

寶寶不肯吃藥, 怎麼哄也不行, 性急的父母就把藥水趁寶寶哭鬧時硬灌下去, 極有可能會嗆到氣管裡引起窒息。

·對策:喂藥應當先把藥片輾碎調入溫水中, 然後慢慢地喂灌, 或使用專門的嬰兒喂藥器。

原因8:輔食添加

4個月以後, 寶寶能吃些輔食了, 但半歲內嬰兒牙齒尚未萌出, 咀嚼功能不健全,

Advertisiment
喉部保護性反射功能不全, 堅硬食物不易嚼碎, 易嗆入氣管引起窒息。

·對策:寶寶尚未長牙的時候, 要給寶寶食用綿軟的流食, 不要給寶寶吃塊狀、堅硬的食物。 如果寶寶正在長牙, 最好的磨牙食物是嬰兒專用的磨牙棒。 不要給他桔子、葡萄類等塊狀不易被寶寶咬碎、咬爛的食物, 待寶寶咀嚼能力加強了, 有將口中的塊狀食物咬碎的意識時, 可以階梯性的喂寶寶有硬度的食物。

·寶寶衣服的裝飾物, 比如小扣子、小花等要結實牢固, 否則寶寶會不自覺地把它們從衣服上拽下來, 放到嘴裡吃。 或者在清洗衣服後要檢查寶寶衣服上的小配件是否牢固, 以防它在你不知道的時候掉到寶寶旁邊。

·小寶寶很喜歡從別人的碗裡抓東西吃,

Advertisiment
所以最好給寶寶安置專門的餐椅, 防止他抓到一些不能給他吃的食物。 如果有大孩子到你家做客, 最好不讓寶寶和他一起吃飯, 兩個不能照顧自己的小傢伙, 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定時更換寶寶的安撫奶嘴。 尤其是看到安撫奶嘴上有裂紋時, 一定要馬上給寶寶換一個新的, 以免寶寶吸入安撫奶嘴上破損掉落的碎片。 另外, 安撫奶嘴上的防護罩一定要比寶寶的嘴大。

危急時刻急救方法

寶寶清醒狀態

1、將嬰兒放在前臂上, 面部朝下, 手指托住寶寶下巴, 保持頭低位。

2、在嬰兒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較重地拍打3~5下, 少量奶汁及奶塊可自行流出。

3、拍打背部後, 父母馬上檢查嬰兒的口腔, 並用手清除殘留在口腔內的奶汁或異物。

Advertisiment

上述急救法可使90%以上的嬰兒窒息得到解除, 缺氧症狀迅速緩解。

寶寶不清醒或不呼吸了

1、用一隻手的拇指放在下牙床上, 其他四指放於下頜抬高下巴, 看孩子喉嚨後部有何異物堵塞, 如果發現較大異物, 則用另一隻手小指沿嬰兒兩頰部的一側伸入, 到達舌根部, 把異物勾出來。

2、人工呼吸:將寶寶頭後仰30度, 救治者張大口覆蓋寶寶口鼻, 均勻吸氣後平緩吹氣, 見到其胸廓起伏即可。 再抬頭放開口鼻, 使氣體隨胸廓回縮而排出。 如此反復, 頻率為12~20次/分。 注意用力要適度, 不能過猛, 以防胸腔壓力過高影響救治成功率。

3、如果空氣不能吹入嬰兒肺部, 可將患兒仰臥, 中、無名指併攏垂直下壓其胸骨下部4~5下, 使胸廓變形壓迫肺部, 氣體逆流沖出將異物排出。不奏效,可行背部拍打。

記住:在寶寶未把異物咳出,不呼吸、不哭、不咳嗽以前,不要放棄搶救,直到救援人員趕到或已到達醫院為止。

氣體逆流沖出將異物排出。不奏效,可行背部拍打。

記住:在寶寶未把異物咳出,不呼吸、不哭、不咳嗽以前,不要放棄搶救,直到救援人員趕到或已到達醫院為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