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產後以大便不暢, 或大便幹結, 或數日不解, 難以解出者, 稱為“產後大便難”。
【病因病理】
本病多因腸道燥結, 失于滋潤, 傳導不利所致, 主要原因有:
1.血虛津燥 產後失血過多, 營虛津虧, 腸道失於濡潤而致。
2.氣虛失運 素體氣虛, 因產耗氣, 大腸無力傳送所致。
3.傷食腑結 產後傷食, 熱結腸道, 腑氣不通。
【診斷要點】
本病之特點是分娩後排便困難, 一般飲食如常, 且無腹痛、嘔吐等伴見症狀。 與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有別。
【辯證分型】
1.血虛津燥 產後大便乾燥, 數日不解, 面色萎黃, 心悸失眠, 皮膚不潤, 腹無脹痛。 苔薄, 舌質淡,
Advertisiment
2.氣虛失運 產後大便數日不解, 時有便意, 臨廁無力努責, 汗出氣短, 便後倦怠疲憊。 苔薄, 舌質淡, 脈虛緩。
3.傷食腑結 大便不暢或秘結不通, 脘腹脹滿, 口中穢臭, 心煩易怒。 苔黃或黃燥, 舌紅, 脈弦或弦數。
【分型治療】
1.血虛津燥治法:養血潤燥。
方藥:四物東加味。
當歸12克 熟地20克 炒白芍10克 川芎6克 肉蓯蓉15克 火麻仁12克 柏子仁12克首烏15克加減:神倦氣短自汗者, 加黨參9克、黃芪12克、山藥9克;脘腹脹滿者, 加山楂9克、六曲9克、枳殼9克、川樸6克、制大黃6克、全瓜萎9克;口乾咽燥、舌紅少津者, 加麥冬9克、生地9克、玄參9克、花粉10克、石斛9克、玉竹9克;五心煩熱、脘腹痞脹者, 加生大黃3克(後下)、黃連3克、山梔9克、生地12克、地骨皮9克。
2.氣虛失運治法:益氣潤腸通便。
方藥:補中益氣東加味。
Advertisiment
黃芪20克 陳皮6克 升麻10克 柴胡6克當歸10克 炙甘草6克 黨參12克 火麻仁12克 郁李仁12克 山藥12克加減:腹脹痞滿者, 加木香6克、枳殼9克、川樸6克、制大黃6克;心悸失眠者, 加柏子仁9克、益智仁9克;氣陰兩虛、口乾咽燥者, 加麥冬9克、五味子6克。
3.傷食腑結治法:清熱導滯通便。
方藥:當歸承氣東加減。
當歸10克 生大黃9克(後下)玄明粉9克(沖)厚樸10克 枳殼10克 炙甘草5克
【中成藥】
1.番瀉葉9克, 煎湯代茶。
2.麻仁丸 每日2次, 每次5克, 吞服。
3.更衣膠囊 每日2~3次, 每次3~6粒, 吞服。
4.常通舒沖劑 每日2~3次, 每次20克, 沖服。
5.枳實導滯丸 每日2次, 每次6克, 吞服。
【簡便方】
1.生大黃10克, 泡茶飲服。
2.開塞露1只, 肛塞。
3.黃芪9克、麻仁9克、白蜜1匙、陳皮5克, 煎湯飲服。
【其它療法】
1.臨廁時用兩食指按壓迎香穴, 同時努責大便。
2.針刺大腸俞、足三裡等穴。
Advertisiment
3.耳針埋穴:大腸區。
4.虛秘:肺俞、肝俞、天樞等穴(補法)。
實秘:中脘、足三裡等穴(瀉法)。
5.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治療
【注意事項】
1.要防止本病發生, 產後應早期起床活動。
2.多飲水, 亦可用蜂蜜沖水飲服, 多吃蔬菜水果。 少食辛辣煎傅之品。
3.產後多亡血傷津, 身體較為虛弱, 如有腑實便燥, 對苦寒峻瀉之品, 需慎用。 一旦大便通暢, 應立即停止, 再辨證改用他藥。 同時養成每日定時排便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