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 大人總喜歡說:“快點、快點!”“來不及了, 再快點!”孩子吃飯時, 要孩子快點;穿衣服時, 要他快點;走路時, 更要快點。 到底, 我們在追趕什麼?又何需如此匆忙?
我們每個人都行色匆匆, 高效是我們在工作上的基本要求, 在不知不覺中, 成為我的習慣。 而這些習慣也如影隨形表現在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永遠都有“趕不及”的焦慮。
第一次真正察覺自己實在太緊繃, 是在女兒即將出生之際, 某日與女友閒逛, 不知怎麼, 我就是習慣拼命走, 不管是逛商店、過斑馬線, 我總是走在女友前面。 後來女友問我到底在趕什麼?我說:“沒有啊!”女友問:“那為什麼走那麼快?”她覺得自己都沒在享受午後時光,
Advertisiment
此後, 我要求自己“忙而不慌”, 每當我又開始慌亂時, 就提醒自己, 該放慢腳步了。 陪伴孩子也是一樣, 現在的父母很忙, 大多孩子是請長輩幫忙或保姆看顧, 經常讓孩子好不容易等到爸媽回家, 卻又要忍受不斷重複“快一點”的轟炸。 其實, 陪伴孩子不在時間長短, 而是有沒有“專心”陪伴;很認真地陪伴孩子半個小時、15分鐘, 彼此有交流、有互動, 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如果爸媽老是心不在焉, 邊忙其他事邊把孩子放在一旁,
Advertisiment
有時, 我們都忘了多留一些時間給孩子, 讓孩子可以在“不追趕”的環境中成長, 有充分的時間探索萬物。 孩子的感受力會在我們每日多出的5分鐘裡, 漸漸被保存或強化。
多給孩子5分鐘, 可以讓孩子多做些什麼?帶孩子到公園、遊樂場玩耍時, 鼓勵孩子盡情玩, 如果環境安全, 就讓孩子光著腳丫, 用皮膚感受土地最真實的滋味;當孩子洗澡時, 多給他5分鐘, 讓他在澡盆裡玩水, 或者用泡沫在牆壁上塗鴉出童趣;帶孩子到超市買菜, 多給孩子5分鐘, 讓他認識超市里的各種新奇物品, 別老是拿了菜就匆匆去結帳, 催趕孩子不要逗留。 只要多給5分鐘, 孩子的每一項生活體驗, 都會變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