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有嘗試過讓孩子去看畫展嗎?孩子看完之後有什麼感想呢?家長有深度挖掘孩子心中所想的嗎?以下是關於中科院第六幼稚園中班小朋友與老師欣賞梵古作品《星光照耀下的絲柏樹》的對話。
老師:你在畫上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
幼兒:我覺得它很漂亮, 我看到了馬車。
幼兒:我看到了月亮、星星、山還有河流。
幼兒:像香蕉一樣的月亮。
幼兒:我看到了山和麥田, 很美。
幼兒:我看到了一棵大樹, 還有兩個小人。
老師:嗯, 這棵樹叫絲柏樹。 你覺得這棵樹看起來怎麼樣?
幼兒:我覺得它像一個人的鼻子,
Advertisiment
老師:剛才小朋友觀察得很細緻, 那現在請小朋友把眼睛眯成一條線來看, 你又有什麼感覺?
幼兒:我覺得天空很美麗, 像流動的水。
幼兒與世界名畫之間以這樣一種方式聯繫起來, 打破了我“名畫欣賞是專業人員的事”的認識, 也粉碎了我“孩子只適合依從老師的示範畫小貓、小狗、小鴨”這樣的成見。 同時也讓我產生了疑惑:為什麼要讓幼兒欣賞世界名畫?他們能看懂些什麼?在整個教學中, 老師需要怎麼做呢?家長又可以對孩子的藝術教育做些什麼呢?
中科院第六幼稚園業務園長, 也是該園美術特色教育的有力推動者王立華解答了記者的疑問。
多讓孩子欣賞名畫
Advertisiment
為什麼要欣賞名畫?
“大師作品是兒童欣賞與表現的一種媒介與橋樑, 我們希望通過大師的作品啟動孩子潛在的藝術靈性, 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 解放兒童表達與表現的天性。 在這種創作欲望的推動下, 讓孩子從大師的藝術精神及作品中汲取營養, 借鑒大師的畫法、構圖、設色, 然後像大師一樣自由地繪畫, 更好地表現自己的生活, 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 這就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繪畫。
因此,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我們老師尊重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和藝術直覺, 鼓勵幼兒展開自由、充分的想像、再造和創造。 我們不贊成孩子按照所欣賞的畫死搬硬套地去畫, 而是提倡孩子們進行自我表現和表達。
Advertisiment
他們能看懂些什麼?
兒童有著與生俱來的藝術直覺, 他們對世界名畫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應, 這種反應甚至超出成人的想像。 有不少西方美術大師如克利、米羅、畢卡索等曾向兒童畫學習。 兒童是大師之師, 同樣, 大師也是兒童之師, 大師與兒童可以互為老師。 “藝術類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 藝術沒有簡單的對錯之分, 對於兒童來說, 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與解釋可以見仁見智, 這便為兒童的自我體驗和自由想像提供了廣泛的可能。
藝術不是按照科學的邏輯,
Advertisiment
老師如何引導?
“我們採用的教學方式是對話教學, ‘對話’的涵義既是指一種對話精神, 一種指導思想, 也是一種具體的指導策略, 其核心是一種開放平等的態度。 對話不等於“你問我答”,
Advertisiment
多讓孩子欣賞名畫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在激發孩子的美術潛質方面, 家長又該做些什麼呢?王老師說, 首先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美術興趣, 給孩子創設繪畫環境。 提供物質材料和空間, 比如欣賞用的畫冊、畫報, 繪畫用的畫紙、畫筆, 還有繪畫空間, 如塗鴉牆、小畫室、書房一角等。給予孩子以精神支持和鼓勵,以欣賞的態度與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其次,王立華提倡“親子共賞共畫”,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欣賞藝術作品,一起作畫,這不僅能提高孩子從事藝術活動的興趣,也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密切親子關係。
再次,王立華認為家長可以幫助拓展孩子的生活經驗與藝術經驗。在拓展生活經驗方面,家長可以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社會中,看花草樹木,聽山泉飛瀑,瞭解風土人情。在豐富藝術審美經驗方面,家長可以帶孩子有選擇地去美術館、音樂廳、兒童劇院,感受藝術氛圍,欣賞藝術作品,建立藝術門類之間的聯通,培養孩子欣賞藝術表演的習慣與興趣。
小編總結:孩子總喜歡把他所知道的資訊分享給他愛的人。因此當孩子在向您展示他的畫畫時,家長要摒棄“像不像”、“好不好”、“對不對”等評價標準。提倡讓孩子先自我評價,說說自己畫的內容,講講畫背後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家長再展開適當的評價。
如塗鴉牆、小畫室、書房一角等。給予孩子以精神支持和鼓勵,以欣賞的態度與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其次,王立華提倡“親子共賞共畫”,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欣賞藝術作品,一起作畫,這不僅能提高孩子從事藝術活動的興趣,也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密切親子關係。
再次,王立華認為家長可以幫助拓展孩子的生活經驗與藝術經驗。在拓展生活經驗方面,家長可以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社會中,看花草樹木,聽山泉飛瀑,瞭解風土人情。在豐富藝術審美經驗方面,家長可以帶孩子有選擇地去美術館、音樂廳、兒童劇院,感受藝術氛圍,欣賞藝術作品,建立藝術門類之間的聯通,培養孩子欣賞藝術表演的習慣與興趣。
小編總結:孩子總喜歡把他所知道的資訊分享給他愛的人。因此當孩子在向您展示他的畫畫時,家長要摒棄“像不像”、“好不好”、“對不對”等評價標準。提倡讓孩子先自我評價,說說自己畫的內容,講講畫背後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家長再展開適當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