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讓孩子玩遊戲

孩子的成長關係著未來的希望, 更需要眾人的關注了説明。 然而, 玩遊戲是每個孩子的特權也是天性, 玩遊戲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身體, 還能消除孩子的恐懼感。

多讓孩子玩遊戲

運動有利開發創造力

一個人是否聰明, 主要取決於大腦的功能, 而兒童運動能力的發展可以直接反映兒童智力的發展情況。 兒童在運動的過程中會促進血液迴圈和呼吸, 使腦細胞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 加速新陳代謝, 大腦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變得越來越靈敏。 專家發現, 兒童在參加運動的時候, 肢體動作是非常豐富的,

Advertisiment
這也促使兒童的大腦作出各種不同的反應, 對大腦的發育有一定好處。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安琪拉・博爾丁就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 多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 會比同年齡段的不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聰明。 實驗表明, 10歲到11歲的在校學生中, 每週參加三到四次運動的孩子, 平均考試成績會高出其他不運動的孩子。

在遊戲中消除恐懼感

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在青春期就發育成熟了, 過了這個時期, 通過運動來促進智力發育的效果就不那麼明顯了, 因此家長不要對貪玩的孩子太苛責。 研究發現, 2至5歲的兒童中, 愛玩耍的兒童大腦比不玩耍兒童的大腦至少大30%。 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 兒童要完成幾十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

Advertisiment
例如掌握平衡、協調心理、處理問題等。 通過玩耍和運動, 孩子能提高識別物體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思維想像創造力, 還能消除心理壓力和恐懼感等。

儘管運動對兒童的身體、心理以及大腦發育都有好處, 但也要掌握適度原則, 同時還要因人而異。 由於兒童肌肉、韌帶、骨質和結締組織等均未發育成熟, 因此不宜過早進行負重訓練。

很多兒童醫學專家建議, 兒童的運動應以“遊戲為主”, 強調趣味性, 培養他們對於體育的興趣, 激發他們的運動潛能。 比如跳繩、踢毽子、跳皮筋等, 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遊戲的過程中, 孩子還會有所創新, 這也是對思維的鍛煉。

因地制宜做手指運動

人的大腦中與手指相連的神經所占的面積較大,

Advertisiment
平時如果經常刺激這部分神經細胞, 人腦會日益發達, 也就是所謂的“心靈手巧”。 孩子到了2、3歲, 隨著思維和動作的發展, 會產生“自己動手”的願望, 這時大人最好給他們更多實踐的機會, 可以借助一些簡單的工具和遊戲幫助孩子的小手“動”起來。

撕紙 拿五顏六色的紙, 讓孩子自由地撕成條、塊, 並可以根據撕出的形狀, 想像它是麵條、餅乾、小汽車、手錶等等。

折手帕 用一條手帕或一張面巾紙, 教給孩子怎樣折出角、邊, 然後再隨意折成各式各樣的東西, 比如紙船、紙鶴、花朵、扇子、小老鼠等等。

穿珠子紐扣 讓孩子用線、塑膠繩把各種色彩、形狀的珠子、紐扣穿起來。 隨著孩子動作的熟練和精細化,

Advertisiment
珠子和紐扣的洞眼可以逐漸變小, 繩子逐漸變細、變軟。

夾玻璃珠 讓孩子用筷子把碗裡的玻璃珠、乒乓球一個個夾到另一個容器裡。 鍛煉一段時間後, 可以換成顆粒更小的糖果或黃豆、花生米等。

徒手表演 教孩子在唱歌、跳舞、學兒歌的同時, 用小手比劃出各種動作, 把內容表演出來。

手工製作 給孩子準備一把幼兒專用的圓頭安全小剪刀, 教他們學習如何剪紙;拼插類玩具也能很好地操練孩子的手指, 增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

手指的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的廣大區域, 而通過大腦的思維和眼睛的觀察, 又可以不斷糾正改善手指動作的精細化程度。 眼、手、腦的配合協調能夠極大地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所以家長務必給孩子提供多動手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家長們應該根據孩子的發育程度而針對性的和孩子玩一些遊戲, 不僅鍛煉孩子的身體, 還能鍛煉孩子的心理。 重要的是孩子們對遊戲更是樂此不疲, 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東西和鍛煉身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