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之後, 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 良好的心理狀態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 情緒活潑愉快, 能適應周圍環境, 人際關係友好和諧, 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

在日常生活中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幾條建議:

1、情感投資———讓孩子天天快樂

輕鬆愉快的情緒能使孩子順利地進行各種活動, 父母應使孩子經常處於一種興高采烈的狀態。

幼兒情緒的發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點, 為使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體驗,

Advertisiment
父母要做到:

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 時時處處以自己樂觀向上的情緒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間要建立和諧、默契的關係, 以便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的臉是父母之間關係的晴雨錶”,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要對孩子進行情感投資。 美國精神病專家坎貝爾提出, 要使孩子心理健康, 父母要作“精神投資”。 深情地注視孩子, 和孩子進行溫馨的身體接觸, 一心一意地關心孩子。

2、以禮相待———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

家庭內部民主平等的人際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維生素”。 調查表明, 民主協商型父母與獨斷專制型父母相比, 前者培養出來的孩子更通情達理, 受同伴歡迎, 能與人友好相處, 樂於助人。 為了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Advertisiment
父母要做的是:

尊重孩子, 認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 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放下做家長的架子, 蹲下身來與孩子講話, 以減少“威嚴感”, 使孩子覺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父母要禮待孩子, 對孩子講文明禮貌, 不打罵孩子。 無論孩子做了什麼好事或有什麼成績, 父母都要表示祝賀, 絕不吝嗇讚賞。

當父母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可能講錯了話、做錯了事之後, 要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並及時道歉, 這不但不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反而會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親可敬。

3、循循善誘———讓孩子認識自我

孩子是否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估價自己的能力, 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 為了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

Advertisiment
發展孩子的自尊心, 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水準, 父母應使孩子認識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我”。 “我”是獨特的, “我”有許多優點, 當然也有一些缺點, 不過, 經過努力, “我”能改正自己的缺點, 做個好孩子。

為此, 父母可採用各種形式來進行:鼓勵孩子在鏡子前照一照, 看看自己的五官長得怎麼樣、身材如何;啟發孩子通過不同的手段, 繪出自己的形象, 比如躺在地上, 請父母幫忙描出身體的輪廓, 然後自己進行剪貼, 也可自己畫自畫像;引導孩子對自己的照片、作品進行分類、整理, 按日期前後進行排列, 或按照內容進行編排, 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成長檔案;把各種折紙作品收集起來裝訂成冊, 使孩子能經常翻閱、觀賞,

Advertisiment
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驕傲和自豪。

此外, 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也十分重要。 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孩子性格特徵的優劣, 直接影響到各個方面的發展水準和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 父母要寓教於日常生活之中, 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養孩子克制力的時候,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訂規章制度, 鼓勵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隊長”, 帶頭遵守家規家法。

為使孩子能適應集體生活, 從而得到較好的生存和發展, 父母還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 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 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 要使孩子意識到與人合作的價值, 可通過遊戲來進行。

孩子成長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Advertisiment
父母應注意培養孩子戰勝失敗、消除恐懼的技能, 磨煉孩子的意志, 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例如孩子怕黑, 不敢獨自一人睡覺, 父母可在3歲孩子的臥室放一盞調光檯燈, 而對4歲的孩子, 父母則可關燈, 讓孩子邊聽錄音磁帶裡的故事邊進入夢鄉。 研究表明, 最初的成功對幼兒以後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影響, 因此, 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毅力。

孩子的心理健康跟家長的關注度有很大關係, 經常受到父母關注的孩子則有利於養成開朗自信的個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