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媽媽們又氣又惱地抱怨:小傢伙今天又幫倒忙了!幫著打掃, 碰翻了花瓶;幫著刷碗, 打碎了盤子;幫著洗衣, 弄濕了鞋子……總之越幫越忙!媽媽們的好心情都在收拾“殘局”時給折騰沒了。
也難怪, 3~7歲的孩子正處於熱衷“幫忙”的時期, 他們勇於嘗試, 願意參與, 渴望幫助他人並得到肯定。 但由於生活經驗和實際能力不足, 常常“好心”辦了“壞事”, “幫忙”變成了“幫倒忙”。 當孩子仰著小臉, 撲閃著清澈明亮的大眼睛, 興致勃勃地懇求你:“媽媽, 我來幫幫你吧?”究竟是不耐煩地拒絕他, 還是接受他的幫忙,
Advertisiment
媽媽A:給幫倒忙的孩子充分的時間
每天清晨起床, 孩子都要搶著幫忙整理被子。
可是, 疊出的被子奇形怪狀不說, 孩子的笨手笨腳讓人看得心急如焚, 孩子上幼稚園倒不急, 可是他疊被子耽擱的幾分鐘就成了媽媽上班遲到的罪魁禍首。
對策:晚上儘量安排孩子早睡, 和孩子商量好, 如果要整理被子, 就要比原來提前10分鐘起床。
媽媽B:給幫倒忙的孩子獨立的空間
媽媽洗衣服, 孩子也不願閑著, 洗的時候他也洗, 漂的時候, 他還往洗衣盆里加洗衣粉。 洗一次衣服, 屋裡就狼藉一次, 地上到處是洗衣水和洗衣粉。 不光要手忙腳亂地制止他,
Advertisiment
對策:準備一個小盆, 盛上小半盆水, 把孩子的手巾之類放入其中, 交給孩子洗。 並給他劃分一小塊地方作為“獨立王國”, 然後互不干擾, 各負其責。
媽媽C:給幫倒忙的孩子合適的工具
清掃的時候, 孩子最愛參與。 可矮個頭的他還不及掃帚高。 看他搖搖擺擺吃力地拿那些工具掃地, 真為他的安全捏把汗, 可千萬別跌倒呀!
對策:去超市選擇一些小的塑膠清掃工具, 輕巧且顏色鮮豔, 讓孩子看上去喜歡, 用起來順手, 同時對孩子進行一些安全意識教育。 >>>給你幫倒忙的孩子有潛質
孩子幫忙, 是體貼父母, 愛生活愛勞動的表現, 雖然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可是孩子從“幫倒忙”直至“幫到忙”, 畢竟還需要一個過程,
Advertisiment
眼神閱讀:什麼是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之後, 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
良好的心理狀態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 情緒活潑愉快, 能適應周圍環境, 人際關係友好和諧, 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們對年輕父母有以下幾條建議:
情感投資―――讓孩子天天快樂
輕鬆愉快的情緒能使孩子順利地進行各種活動, 父母應使孩子經常處於一種興高采烈的狀態。
幼兒情緒的發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點,
Advertisiment
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 時時處處以自己樂觀向上的情緒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間要建立和諧、默契的關係, 以便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的臉是父母之間關係的晴雨錶”,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要對孩子進行情感投資。 美國精神病專家坎貝爾提出, 要使孩子心理健康, 父母要作“精神投資”。 深情地注視孩子, 和孩子進行溫馨的身體接觸, 一心一意地關心孩子。
以禮相待―――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
家庭內部民主平等的人際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維生素”。 調查表明, 民主協商型父母與獨斷專制型父母相比, 前者培養出來的孩子更通情達理, 受同伴歡迎, 能與人友好相處,
Advertisiment
尊重孩子, 認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 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放下做家長的架子, 蹲下身來與孩子講話, 以減少“威嚴感”, 使孩子覺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父母要禮待孩子, 對孩子講文明禮貌, 不打罵孩子。 無論孩子做了什麼好事或有什麼成績, 父母都要表示祝賀, 絕不吝嗇讚賞。
當父母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可能講錯了話、做錯了事之後, 要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並及時道歉, 這不但不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反而會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親可敬。
循循善誘―――讓孩子認識自我
孩子是否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估價自己的能力, 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 為了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發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水準,父母應使孩子認識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我”是獨特的,“我”有許多優點,當然也有一些缺點,不過,經過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個好孩子。
為此,父母可採用各種形式來進行:鼓勵孩子在鏡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長得怎麼樣、身材如何;啟發孩子通過不同的手段,繪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請父母幫忙描出身體的輪廓,然後自己進行剪貼,也可自己畫自畫像;引導孩子對自己的照片、作品進行分類、整理,按日期前後進行排列,或按照內容進行編排,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成長檔案;把各種折紙作品收集起來裝訂成冊,使孩子能經常翻閱、觀賞,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驕傲和自豪。
此外,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也十分重要。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性格特徵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各個方面的發展水準和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父母要寓教於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養孩子克制力的時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訂規章制度,鼓勵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隊長”,帶頭遵守家規家法。
為使孩子能適應集體生活,從而得到較好的生存和發展,父母還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識到與人合作的價值,可通過遊戲來進行。
孩子成長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父母應注意培養孩子戰勝失敗、消除恐懼的技能,磨煉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怕黑,不敢獨自一人睡覺,父母可在3歲孩子的臥室放一盞調光檯燈,而對4歲的孩子,父母則可關燈,讓孩子邊聽錄音磁帶裡的故事邊進入夢鄉。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對幼兒以後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毅力。
為了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發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水準,父母應使孩子認識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我”是獨特的,“我”有許多優點,當然也有一些缺點,不過,經過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個好孩子。為此,父母可採用各種形式來進行:鼓勵孩子在鏡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長得怎麼樣、身材如何;啟發孩子通過不同的手段,繪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請父母幫忙描出身體的輪廓,然後自己進行剪貼,也可自己畫自畫像;引導孩子對自己的照片、作品進行分類、整理,按日期前後進行排列,或按照內容進行編排,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成長檔案;把各種折紙作品收集起來裝訂成冊,使孩子能經常翻閱、觀賞,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驕傲和自豪。
此外,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也十分重要。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性格特徵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各個方面的發展水準和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父母要寓教於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養孩子克制力的時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訂規章制度,鼓勵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隊長”,帶頭遵守家規家法。
為使孩子能適應集體生活,從而得到較好的生存和發展,父母還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識到與人合作的價值,可通過遊戲來進行。
孩子成長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父母應注意培養孩子戰勝失敗、消除恐懼的技能,磨煉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怕黑,不敢獨自一人睡覺,父母可在3歲孩子的臥室放一盞調光檯燈,而對4歲的孩子,父母則可關燈,讓孩子邊聽錄音磁帶裡的故事邊進入夢鄉。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對幼兒以後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