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人少抱抱 讓寶寶滿地爬

俗話說“二抬四翻六會坐, 七滾八爬周會走”, 如果寶寶快一歲了還不會爬, 你是否會懷疑他的身體出了問題?還有些寶寶雖然會爬, 但爬行的姿勢著實奇怪, 也讓大人傷腦筋。 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裡, 蘊含著多少育兒的奧秘?本期《育兒有招》請來盧灣早教指導服務中心茅紅美主任和忻怡老師, 和家長共同聊聊這個話題。

“我爬, 我爬, 我爬爬爬, 為我加油吧!”(設計臺詞)照片由陳藝瀟媽媽提供爬行促進大腦發育有家長覺得, 爬行只是孩子學會走路前的過渡, 但茅老師強調, 爬行的意義遠不止學會一個動作那麼簡單。

Advertisiment
首先, 爬行本身對孩子胸肌、骨骼肌、手臂等四肢的所有肌肉群都是很好的練習, 爬行過程中手眼協調能力也得到鍛煉。 這所有的動作都需要大腦各部位去指揮, 因而等於是幫助大腦做了一次“全身運動”。 此外, 孩子在爬的過程中, 空間視覺得到拓展, 聽到的、看到的東西也多了, 而且能和成人形成互動也多, 有助於語言、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忻老師補充道, 爬行也有助於孩子前庭平衡的發育, 避免感統失調。 而感統失調的孩子通常專注力也較差。

抱得太多影響爬姿

讓女孩千惠的媽媽困惑的是, 14個月大的千惠爬行的方式和其他小朋友不大一樣, 是用屁股著地往前移動。 忻老師建議, 遇到類似情況,

Advertisiment
家長可以先檢查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 如果發現孩子的臀紋出現扭曲, 可能預示髖關節有問題。 如果排除了身體上的異常, 孩子爬姿異常, 就和不正確的帶養方式有關了。 例如, 有的家長喜歡一直抱著孩子, 孩子三四個月大的時候便失去很多做輔助支撐的機會, 六七個月的時候會坐了, 她習慣了臀部和腰部著力。 當她有爬的欲望的時候, 手臂支撐力量不足, 自然便發明了自己的移動方式。

和孩子一起爬

“我在地上騰出很大一塊地方, 每天讓他去爬, 他就是不願爬, 即使跟他玩也不願爬, 怎麼辦?”雙雙媽媽很著急。

茅老師介紹, 盧灣早教中心有一名義大利老師, 總能讓孩子乖乖聽指揮。 每個環節結束, 一群小寶寶都會主動爬到另一個區域內。

Advertisiment
其中不少小寶寶便是家長眼中“怎麼也不願爬”的孩子。 其實, 義大利老師的秘訣很簡單, 就是自己先趴下來, 給寶寶做示範。

茅老師也建議家長, 不妨俯下身子, 陪孩子一起爬, 因為對這個月齡的孩子來說, 模仿是最有效的學習。 她尤其鼓勵爸爸們把自己的身體“借”給寶寶當爬行墊, 讓小小的寶寶在爸爸寬厚的胸膛上自由翻滾, 爬上爬下。 讓寶寶覺得, 爬行不是一項枯燥的鍛煉, 而是很有趣的遊戲。 本報記者 陸梓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