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大人怎樣和孩子一起玩

我們對于孩子美好的求知欲望, 往往不愿滿足, 而對于孩子的無理糾纏, 卻無條件地遷就。 提倡什么, 反對什么, 培養什么, 扼殺什么, 且好好想想吧。

做父母的無不愛自己的幼年子女, 但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了解小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愛;做父母的無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但并非所有的父母都知道與孩子交往的重要。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坐在書房里看書、寫字是很重要的, 不愿意抽出一定的時間, 和孩子玩耍, 有的甚至還要限制孩子去玩耍。 要知道玩耍是孩子們認識世界學習社會的一種形式,

Advertisiment
有利于他們的智力發展。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小孩子在家里, 一定要有相當的東西玩, 相當的事情做, 要曉得不玩不做, 不會發展的。 ……做父母的總是說小孩子的不好, 其實是因為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樣教小孩子。 ”

幼小的孩子最喜愛和需要父母做他們的游戲伙伴, 和他們一起游戲和交往。 家長和3歲前的孩子多交往、同游戲, 一方面能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另一方面家長和孩子交往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孩子的心理發展。 特別是當今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 更需要父母做他們的游戲伙伴。

有些父母很愛跟孩子玩, 但卻不大注意照顧孩子的程度, 常常把游戲復雜化了。 結果, 不僅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反而使孩子厭煩。

Advertisiment
那么怎樣和孩子一起玩呢?

一是了解孩子愛玩哪些游戲。 3歲前的孩子大致喜歡玩下述幾種游戲:

(1)模仿性游戲。 例如, 過家家、開汽車、開火車, 當醫生等。

(2)智力游戲。 玩紙牌, 魔板, 分辨聲音等。

(3)音樂體育游戲。 如:賽跑、捉迷藏, 鉆圈、玩沙、玩水等。

二是做孩子的好伙伴。 大人與孩子玩時, 作為長者加以指導, 大人又要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真正伙伴。 例如, 玩看病的游戲, 孩子肯定愿意當醫生, 大人就可以當病人, 有時“醫生”不知該說什么時, 大人就可以提醒他該吃藥了或給開個藥方等。 還可以按照圖畫書里的人物來扮演角色。 如:講《小兔子乖乖》的故事, 父母與孩子可以分別扮演大灰狼, 兔媽媽和小白兔, 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練習了口語表達能力及復述故事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再如, 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 又跑又唱, 孩子很開心還鍛煉了身體。

三是每天固定時間和孩子游戲。 有時家長工作很忙, 而孩子又非要讓父母陪他一起玩, 結果吵鬧不休, 雙方都很生氣, 特別是孩子很委屈。 如果每天固定時間與孩子玩, 讓孩子明白何時大人工作不應打擾, 何時爸爸媽媽又可以和自己玩了。 養成良好習慣, 很有益處。

四是學會自己玩。 獨自游戲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性、自信心、主動探索, 專心做事的優良品質。 如果大人總是領著, 陪著孩子玩, 不僅不會養成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與習慣, 還會養成他對別人過度的依戀和依賴, 缺乏自信心, 無形中限制了孩子的積極交往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Advertisiment

因此, 家長在注意和孩子多接觸交往的同時, 也必須有意識地注意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玩的習慣與能力。 首先, 要為孩子獨自游戲提供適當的玩具。 如積木、小桶、小鏟、小盆等等, 讓孩子手里有東西可擺弄玩耍。

其次, 剛買回來的新玩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玩, 然后鼓勵他自己玩。

第三, 把玩具和游戲材料放在孩子可以自由選擇的地方, 這樣他就不會來事事麻煩他人了。

第四, 當孩子獨自玩時,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一個人玩多可憐, 而急于參加到他的游戲中去, 要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到自己玩的樂趣。 大人可以在暗中照看和保護。

第五, 如果孩子一個人玩得很好, 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及時肯定他自己想出的游戲方法。

Advertisiment
獨自游戲持續的時間, 一歲孩子可以10分鐘開始, 以后隨年齡增加不斷延長。

讓孩子學會自己玩, 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精神;而并不單純是為了解脫父母。 所以, 父母絕不能對孩子的游戲放任不管。

編輯:孫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