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大人應進入孩子的“頻道”

29日應力、格桑澤仁教授分別就《打開孩子的心鎖, 讓孩子平穩渡過叛逆期》和《家長如何向孩子示愛――愛的藝術》在深圳市讀書月活動中開講。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心理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素質教育專家、著名心理學教授應力:

“青春期”遇上“中年危機”

孩子的發育期可能只有6年, 而青春期通常長達10年, 在這段時間里, 他們的激素水平上升、情緒激烈化、控制力下降、情感脆弱, 因此國外把所有孩子的青春期稱為‘成長中的瀑布’!”

據應力介紹, 人生的八大沖突中有三個會在孩子的青春期內發生, 分別是“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自我認同與角色混亂、友愛親密與孤獨疏離”。

Advertisiment


同時, 家長也正好遭遇“中年危機”, “這就是為什么家長難以和青春期的孩子對話, 因為雙方都在變。 ”

應力認為, 孩子的成長受社會、教育及家庭環境三方面因素影響, 前兩者難以人為改變, 唯一能改變的就是家庭環境。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在遇到上述沖突出現心理問題之前, 事實上大多會先向家長求助, 只有當從家長那里得不到認可時, 孩子才會一步步走向深淵。 “北京一個法官媽媽跟我說, 現在青少年犯罪占70%, 當中又有85%跟家庭問題密切相關。 所以說, 孩子心理有病, 家長是第一患者!”

“母親的眼淚是軟暴力”

應力稱,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苦惱:自己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

Advertisiment
不僅得不到理解, 反而讓他們更加叛逆。 “這是因為家長們太自以為是, 賦予給孩子的愛不僅沒讓孩子接受, 反而讓孩子覺得是負擔。 在我們遇到過的、幫助過的將近1300名孩子當中, 孩子們無一例外地說出‘母親的眼淚是軟暴力’這樣的話。 當我們的愛讓孩子覺得是一種威脅時, 這種愛不沉重嗎?”

應力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長青春痘的男孩在學校被嘲笑, 自卑的他找媽媽哭訴。 當時媽媽安慰他說:“長青春痘算什么, 只要你學習好, 就沒有任何人會瞧不起你!”然而這句被許多家長以為是鼓勵和安慰的話, 不僅沒有解除孩子的痛苦, 反而讓他覺得“媽媽又給我施加了一個壓力――學習成績要好”, 從此他便陷入嚴重的抑郁癥。

Advertisiment

“當我們面對這個孩子時, 他告訴我們, 其實那時他需要的只是媽媽的一個擁抱和一句‘沒事的, 青春痘很快就會過去’的話。 ”

家長“重復無效辦法”

應力最后總結說, “重復無效辦法”是家長教育的最大問題, “也就是與孩子交流的載體問題。 如果一個人把另一個人當作自己的一部分去愛時, 沒有了距離感也就沒有了理解空間, 所有的理解、感悟都沒了, 所以愛是學習的過程、理解、體驗的過程。 ”

孩子的心鎖如何打破?應力說, 教育是一種情境、是一種關系, 是共同成長的過程。 “只要孩子成績好就放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人格的完善和學業的成功同等重要, 當孩子成績不好時, 家長不要斥責, 而是對孩子進行有效地傾聽, 這種傾聽不是邊做家務邊聽,

Advertisiment
而是專注地望著他們, 放下手中一切的活;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 無條件提供情感安全。

四川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授和主任、心理咨詢師培訓講師、家庭教育專家格桑澤仁:

“特別生氣時轉過去深呼吸”

“家長從孩子幼兒時期開始, 就總是在批評、教訓、挑他們的毛病;責罵時, 也是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 基本上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格桑澤仁認為, 大人應該進入小孩的“頻道”, 去真實地體驗孩子的感受, 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進行換位思考, 讓小孩扮演大人的角色, 反而會有好的教育效果。 “我女兒以前喜歡亂花錢, 于是我就讓她扮演家長的角色, 在一周時間里, 家庭開支全部由她負責, 僅兩三天,

Advertisiment
她就花光了所有伙食費。 從此之后, 她知道了節省、學會了買菜, 也敢于和陌生人說話了。 ”

此外, 格桑澤仁認為父、母、孩子構成了一個倒三角形式的家庭系統。 在家庭中, 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方法, 爭取營造一種和諧氣氛;注重非語言的溝通以及語言溝通的技巧并學會處理情緒。 “從溝通效果的來源來看, 文字效果占7%, 聲調占38%, 身體語言占55%。 柔和的溝通語氣、一種歡愉的聲音, 比高昂尖銳的聲音更能贏得孩子的敬愛。 當你特別生氣時, 轉過去、深呼吸, 先讓自己舒緩冷靜下來。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