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能反映寶寶添輔食狀況

嬰兒自四個月之後就可以依次添加輔食, 在不同月齡給寶寶添加輔食必須遵從一定的餵養原則和標準。 這是因為通過寶寶在初期的消化系統還不是特別的健全。 那麼, 媽媽們如何判斷自己的餵養方式是否準確呢?注意觀察嬰兒的大便情況就是個簡單易行的方法。

正常的大便是:喂母乳的嬰兒, 其大便的顏色呈金黃色軟狀;喂牛奶的嬰兒, 大便呈淺黃色發幹。

如果大便臭味很重, 這是對蛋白質消化不好;如果大便中有奶瓣, 是由於未消化完全的脂肪與鈣或鎂化合而成的皂塊;如果大便發散,

Advertisiment
不成形, 就要考慮是否輔食量加多了或輔食不夠軟爛, 影響了消化吸收。 如果發現糞便呈灰色、質硬、有臭味, 多表示牛奶過多, 糖分過少, 需改變奶和糖的比例。 人工餵養的嬰兒, 如果發現糞便呈深綠色黏液狀, 表示供奶不足, 嬰兒處於半饑餓狀態, 須加喂糖、米湯、牛奶、代乳品。

當嬰兒有病時, 也要酌情少加或不加輔食。 如果大便很幹, 可以適當再加些菜泥, 或者多喂一些蔬菜水或水果汁。 此外, 要注意大便的顏色, 如果給嬰兒吃了綠葉蔬菜, 大便可能有些發綠;如果給嬰兒吃了番茄, 大便有可能有些發紅。 這些都是正常的代謝反應, 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但是, 當大便中出現黏液、膿血, 大便的次數增多, 大便稀薄如水, 說明嬰兒可能吃了不衛生或變質的食物,

Advertisiment
有可能患了腸炎、痢疾等腸道疾病。 小小的嬰兒患了這種病, 家長當然不能掉以輕心, 應該留一點大便, 以便能在醫院及時得到化驗, 並根據病因及時為嬰兒治療疾病。

當嬰兒加喂了輔食後, 是否一定有助於其健康發育呢?

這裡有一個觀察嬰兒營養狀況的簡單方法, 這就是注意觀察嬰兒的皮膚顏色、光澤等反應。 嬰兒的面頰、背部、腹部、胳膊上部、大腿內側都含有一定厚度的皮下脂肪。 當嬰兒發生營養不良時, 皮下脂肪層會立即見少, 其消減的次序首先是腹部, 其次是軀幹、四肢, 最後是面頰部。 如果嬰兒發生了貧血, 面色、指甲、眼瞼都會蒼白。 有的嬰兒皮膚上還會出現疙瘩或濕疹, 這往往是消化不好或對某種食物過敏引起的。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