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大半“多動癥”是家長誤判

新學期開學以來, 滬上各大醫院的兒童多動、注意力缺陷等兒童保健門診頻現就診高峰。 但是, 專家們發現有大半好動孩子蒙冤, 被錯誤貼上多動癥的標簽。 將孩子“診斷”成多動癥的并不是醫生, 而是孩子的老師和家長。 滬上兒保專家指出, 現在“多動癥”的概念被嚴重濫用, 其實, 多動癥的診斷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即使是非專科醫生也把握不好診斷標準。

“多動癥”多由孩子家長定位

“我的孩子從早上一睜開眼睛就一刻不停, 做功課也不專心, 老師說他上課時注意力也不集中老走神。 他是不是多動癥啊?”“我女兒玩起來像男孩子一樣瘋。
Advertisiment
不像其他小姑娘文文靜靜地討人喜歡。 婆婆說她一定是多動癥!”“我孩子從小就特別好動, 上課總喜歡做小動作、搶著發言。 老師覺得他是多動癥, 要求我們家長帶他去看心理門診。 ”

新華醫院兒保門診副主任、心理學博士張勁松告訴記者, 在他每次門診中診斷的二三十名所謂多動癥兒童里, 有大半在經過系列科學綜合評價后被摘掉了多動癥的帽子。 但是, 讓張勁松感到不解的是, 在日常生活中, 給孩子定位多動癥的往往不是醫生, 而是孩子的老師和家長。

據悉, 各大醫院的兒保門診, 被疑患多動癥的孩子遠遠高于確診人數, 而就診高峰常常出現在9、10月份。 一位業內權威專家告訴記者,
Advertisiment
這種現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夸大的宣傳;第二是老師的誤解。 班級里多一個“坐不定”的學生, 會給教學帶來很大麻煩, 但如果該學生被確診為“多動癥”, 那他的成績再差老師也不用負責了。

亂貼“標簽”易留下心理陰影

頑皮的孩子, 學習困難就完全是多動癥在作怪?從醫學角度看, 這個因素被嚴重高估了, 其實這類孩子的數量并不多。 可是一旦這些“疑似”多動癥的孩子被送進醫院貼上“標簽”后, 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

楊先生讀四年級的兒子調皮, 老師隨口說他“多動癥”, 結果得了個“多動癥”的綽號。 同學的取笑甚至讓孩子一度不愿去上學。 盡管診斷結論并不是多動癥, 只是“注意力不集中”, 遺憾的是“多動癥”綽號在孩子心中留下的陰影卻難根除。
Advertisiment


除此以外, 很多孩子還會因此產生“標簽效應”。 滬上眾多兒保門診專家指出, 多動癥必須要經過嚴格的醫學檢查, 才能下結論。 在沒有經過明確鑒定后, 千萬不能亂用多動癥的標簽。 其實, 大人的評價如同一個標簽, 孩子常常會來“證實”大人的評價似乎總是有根據的, 就朝著大人評價方向發展。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標簽效應”。 就是說, 有些孩子類似多動癥的表現, 是大人不經意間經常的評價“培養”出來的。

多動孩子不全是多動癥惹的禍

記者了解到, 在國際上多動癥的發病率在6%-10%, 中國學齡兒童多動癥的患病率為4.31%-5.83%。 張勁松指出, 多動癥的認定是種醫療行為, 其實孩子的注意力因年齡不同而有差異,
Advertisiment
如幼兒園的兒童注意力只能集中5-10分鐘, 一年級小學生也只能集中10-15分鐘, 這些年齡段的孩子一節課上有幾次注意力不集中, 甚至做小動作都是正常的。

另外, 喜歡多動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多動癥惹的禍。 心情焦慮等其他心理問題也可能表現為多動。 專家發現, 現在獨生子女玩伴少, 接受教育過早, 干涉性管教過多, 都可能讓孩子的神經、精神系統長時間處于警覺狀態, 為轉移緊張的情緒, 有些孩子就通過不停活動來轉移注意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