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洋彼岸的“另類”教育

美國小學有生活技能和品格兩個方面教育。 生活技能方面還包括服從指揮、和他人打招呼、合理接受批評、需要幫助的時候如何求援、能夠積極傾聽, 等等。 每個分項的設計又盡可能詳盡具體, 比如, “如何解決壓力”一項, 就分了十個方面的內容:告訴知心朋友, 散步, 聽你喜歡的音樂, 深呼吸, 制訂計畫並行動, 去鍛煉身體, 相信自己的判斷, 享受自然之美, 不要過度操心, 想像自己在一個放鬆的氛圍之下。 品格教育, 則有尊重、勇氣、幽默、責任感、毅力、忠誠、誠實、合作、寬容、公民意識和原諒, 等等。 其實, 稱前者為“生活經驗”,

Advertisiment
而稱後者為“人格”教育, 也許更為貼切。

上述這些教育, 從內容看, 幾乎都是圍繞著人的生命、生命的品質進行的。 從幼童開始, 就要既培養做人的操守, 又培養心理的素質, 還培養適應和處理各種不同人際關係的能力, 身體與心理健康同步進行, 確保生命的品質和生活的能力不斷增進。 其中還包括了一個重要方面, 即社會責任的教育, 如責任感、合作、寬容、公民意識和原諒等, 都屬此類。

這些教育的另一個特點, 是相當“實用主義”的。 這裡沒有無法操作的“假大空”, 沒有多少虛無縹緲的“理論”, 全都看得見、摸得著、可操作。 比如小學生有啥想不通時, 竟具體到了“散步、深呼吸”這樣的細節, 這是最令我們感興趣的。

美國的“9.11”事件發生後,

Advertisiment
有三件事曾令作家劉亞洲特別感動。 其中前兩件是:“9.11”發生當天, 世貿大樓烈焰奔騰, 當人們通過EXIT向下逃生時卻並不特別慌亂, 人往下走, 消防隊員往上沖, 互相讓道, 沒有衝突, 遇到婦女、小孩、盲人時, 大家都自動讓路, 甚至還給一條寵物小狗讓道。 “9.11”發生的第二天, 少數憤怒的美國人把很多阿拉伯商店、飯館砸了, 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了襲擊, 就在這時, 有一批美國人自發組織起來, 到阿拉伯人開的商店、飯館門口站崗放哨, 到阿拉伯人的居住區晝夜巡邏, 保護他們的安全, 阻止悲劇進一步發生。 他們的這種“覺悟”, 我以為與從小接受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

大洋彼岸的這些“另類”的教育, 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帶來新的啟示麼?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