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孩子的“任性”是令家長頭疼的事情, 而成人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造成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任性, 用威脅和打罵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這種方法能使幼兒暫時有所收斂, 但會產生逆反心理。 因此, 教師要正確對待幼兒的不合理要求, 加強正面引導和教育使幼兒情緒愉快減少任性, 逐步提高幼兒的自我約束力。

本次活動教師通過採用幼兒喜愛的“講故事”“做遊戲”等形式, 讓幼兒在說說、聽聽、講講中, 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 懂得任性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在“應該怎樣做?”的環節中, 不斷提高自控能力。

Advertisiment
以達到克服“任性”的教育目的。

活動準備

1、“我要吃霜淇淋”看圖講述圖片36張。

2、“應該怎樣?”任性教學課件。

3、“誰對誰不對”教學課件、圖片及笑臉娃娃、哭臉娃娃36張。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什麼是任性, 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

2、能學會初步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願望, 使之符合當時的客觀要求。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知道什麼是任性, 任性是不好的行為, 應該改掉這一毛病。 難點是初步學會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願望, 使之符合當時的客觀要求。

活動過程

一、通過看課件“濤濤、嬌驕、牛牛”的故事, 讓幼兒瞭解什麼是任性知道任性事不好的行為。

1、幼兒看課件, 提出問題。

三位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麼?他們是什麼樣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什麼是任性的孩子?

2、教師小結: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 是大家不喜歡的孩子。

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或想做的事情, 不管條件允許或不允許非要達到目的不可, 任著自己的脾氣去做, 並不聽從大人的勸告。 這樣做是不對的。 是不好的習慣。

二、在幼兒認識任性的基礎上, 通過談話“怎樣做?”以此提高幼兒學會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1、提問:你告訴“三位小朋友”應該怎樣做?

2、教師小結:在幼兒討論怎樣做的過程中, 引導幼兒做一個聽從勸告, 懂道理的好孩子。

三、通過看圖講述《我要吃霜淇淋》使幼兒明確任性帶來的不良後果。

1、幼兒每人一張圖片分小組自由講述, 並學習概括故事的內容。

冬冬由於任性遇到了怎樣的麻煩事?

Advertisiment

2、教師小結:任性的孩子不但大家不喜歡它, 而且還傷害了身體住進了醫院, 任性一點兒好處也沒有。

四、鞏固知識, 做遊戲《笑娃娃和哭娃娃》。

方法:通過看課件行為判斷《誰對誰不對》鞏固幼兒以上所學內容。

在正確的行為圖片下方, 貼一個小笑臉, 反之, 亦然。

幼兒遊戲後, 教師播放課件, 驗證對錯。

五、結合幼兒自身實際, 不斷提高認識。

1、請幼兒講一講自己任性的事情。

在生活中, 你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嗎?以後應該怎樣做?

2、教師讀幾篇家長來信, 目的在於正面引導幼兒, 自覺做一個不任性的好孩子。

六、歌表演《好孩子不任性》。

以自娛自樂的形式, 讓幼兒感受不任性的孩子會得到很多快樂, 保持愉快地情緒。

Advertisiment
活動結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