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很多幼兒的不良交往習慣, 教師組織大班幼兒擔當“小老師”, 手把手地教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學習洗手、擦手、掛毛巾等。 這對大班幼兒是在簡單不過的事情也是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 因此, 大班幼兒們都躍躍欲試。 這天, 教師帶領大班幼兒來到小班, 教師有禮貌的敲敲門(給幼兒的示範)。 門開了, 小班幼兒們說:“大哥哥、大姐姐們好。 ”大班幼兒不等教師示意, 就有禮貌地回答:“小弟弟。 小妹妹們好。 ”正趕上小班幼兒喝水前要洗手, 教師對大班幼兒說:“這下眼看你們這些小老師的了!”於是他們每人領著一個小班幼兒來到盥洗室,
Advertisiment
分析幼兒同伴關係行為
同伴關係是年齡相仿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共同活動中建立的一種人際關係, 是一種平等、互助式的關係, 在幼兒與同伴構成的兒童世界中, 同伴交往以其獨特的方式, 參與了對幼兒個性、社會行為、價值觀與態度的塑造。
Advertisiment
對教師指導方法的討論
案例中這樣的大帶小活動開展的很不錯, 值得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借鑒。 一方面, 大班孩子把照顧弟弟妹妹當成一種責任, 克服了自我中心化, 在幫助弟弟妹妹的過程中大大增強了他們的交往技能, 交往能力得到了不斷的發展。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培養幼兒與同伴的交往能力
案例通過大帶小的活動進而模仿遷移到日常生活的交往中, 不失為培養幼兒交往的好方法, 除此之外, 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培養幼兒與同伴的交往能力。
一是在集中教育活動中, 努力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 幼稚園的教學活動以集體教學為主, 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 使幼兒通過互動學會交往, 並提高交往能力和意識。
Advertisiment
二是在日常生活中, 努力為了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 日常生活有晨間活動、進餐、午睡等環節, 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環節, 努力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 如:晨間鍛煉結束前, 讓幼兒談晨間活動的體會, 介紹自己的玩法以及碰到的一些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利用晨間談話, 開展一些熱點問題討論或讓幼兒講講自己高興的事情等;午餐時,讓幼兒分發碗筷;午睡起床後讓幼兒相互幫助穿衣、疊被等;在生活中可根據幼兒能力大小,交代一些任務讓幼兒完成。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體驗到相互分享的快樂,學會請求或感謝的交往技能。
四是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遊戲是幼兒最樂於參與的活動,是培養幼兒交往興趣和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遊戲中,幼兒易於接受別人的啟發和誘導。如結構、角色等這類具有群體性的創造**,是幼兒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再現,幼兒通過自己或與同伴的共同活動,把最感興趣的事情反映出來,從中學會共處,學會合作。
開展一些熱點問題討論或讓幼兒講講自己高興的事情等;午餐時,讓幼兒分發碗筷;午睡起床後讓幼兒相互幫助穿衣、疊被等;在生活中可根據幼兒能力大小,交代一些任務讓幼兒完成。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體驗到相互分享的快樂,學會請求或感謝的交往技能。四是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遊戲是幼兒最樂於參與的活動,是培養幼兒交往興趣和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遊戲中,幼兒易於接受別人的啟發和誘導。如結構、角色等這類具有群體性的創造**,是幼兒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再現,幼兒通過自己或與同伴的共同活動,把最感興趣的事情反映出來,從中學會共處,學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