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班社會活動 ――《愛》

一、設計意圖

幼兒的成長傾注了家人、老師、同伴以及社會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愛。 本次活動以“母愛”為支點, 截取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愛的表達方式:愛是親親熱熱、愛是為了長大、愛是一起分享、愛是給予幫助。 引導幼兒理解、感受愛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體驗愛的美好境界!

二、活動目標

l、説明幼兒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

2、體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三、活動準備

愛心卡, 字卡, 動物圖片, 人手一份小書, 錄音磁帶。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愛心卡”, 引出主題。

師:這是什麼?

幼:是雞心。

幼:愛心。

幼:這是心型卡。

幼:上面有字。

Advertisiment

教學策略:幼兒發現卡上有字。 順著孩子們的“發現”, 我及時地把問題轉到了卡上的字――愛(love)。 在他們好奇的詢問中, 我巧妙地接過這個“球”, 自然地導入了我們的活動主題――愛(love)。

師:對, 這張心型卡上面有字。 你們認識這個字嗎?

幼:我知道, 那是一個“愛”字。

幼:還有英文字母。

師:對, 這是“愛”的英文字母。

師:這是一張溫暖的愛心卡。 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說說關於愛心的小故事。

教學策略與分析:此時,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給予了我提示:“老師, 我想說。 ”“我有愛心故事。 ”……於是孩子們向我講起了身邊的愛心故事。

師:我想先聽聽你們在生活中感受到了誰的愛?(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愛的體驗。 )

分析:想讓孩子們通過回憶身邊的人給予自己的愛,

Advertisiment
來感受、體驗得到別人的愛的快樂。

瀾瀾:我感受到了媽媽的愛。 媽媽給我買了新衣服、新鞋子。

分析:在瀾瀾這句話的引發下, 其他孩子的思維受到了局限, 都紛紛圍繞媽媽給自己買東西這一方面說了很多。 他們是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到母愛的, 這種具體的情感體驗對於幼兒來說是淺表經驗的體現, 停留在他所經歷過的某件事、說過的某句話這一層面上。

師:你們都感受到了媽媽的愛, 除此之外還有誰也愛你呢?(爸爸愛你嗎?爺爺奶奶愛你嗎?他們是怎麼愛你的?)

教學策略:為了讓孩子能夠把思維擴散得更深, 更廣, 我及時地提出這一問題, 引導孩子思考。

幼:爸爸帶我到公園裡去玩。 爸爸愛我, 我也很愛爸爸。

幼:我奶奶買了好吃的經常留著給我吃。

Advertisiment
我奶奶很愛我的。

幼:老師很愛我。 我的手出血了, 老師幫我貼了創口貼。

……

分析:通過老師的引導, 小朋友們的回答就不僅僅停留在媽媽身上了, 而是滲透到了家庭、幼稚園生活中與自己相關的其他成員, 如:姐姐、姥姥、阿姨、叔叔……。

(二)、感受、理解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1、幼兒自由閱讀愛心小書。

師:剛才大家說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愛你們。 那你們知道動物媽媽愛它們的孩子嗎?它們是怎樣愛孩子的?

教學策略:這裡沒有直接讓幼兒回答, 而是讓他們自己從小書裡去尋找答案。 旨在充分發揮孩子相互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 體現了幼兒自主學習的教育理念。

師(出示小書):這本愛心小書就會告訴你答案。

Advertisiment
仔細看一看、找一找動物媽媽們是怎樣愛它們的孩子的。

教學策略:在幼兒閱讀前發出這樣的提示, 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 思考, 為他們自己尋找答案提供了幫助。

2、提問, 按幼兒的回答依次出示相應圖片。

分析:這4幅圖分別包含了幾種表現愛的不同方式:愛――親親熱熱, 愛――讓我長大, 愛――一起分享, 愛――給予幫助。

師:誰來說說你在書裡看到了什麼樣的愛心故事?

教學策略:順著孩子的思路去閱讀一個個愛心故事, 滿足了孩子的意願, 使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情緒中回憶、講述看過的內容。

圖―:貓媽媽和小貓的愛心故事。

師:貓媽媽和小貓在幹什麼?

幼:它們抱在一起。

師:它們為什麼要抱在一起?

(幼兒自由講述。 )

分析:這個提問給了孩子大膽想像、充分講述的自由。

Advertisiment

幼:貓媽媽和小貓在草地上玩兒。

幼:在做遊戲。

幼:它們在草地上滾。

幼:它們很親熱。

……

師:誰知道“親親熱熱”表示什麼意思?

幼:就是不吵架。

幼:就是不打架。

幼:就是大家快樂地在一起。

師:還有什麼動作也可以表示親親熱熱呢?

幼兒模仿親親熱熱的動作, 感受愛是親親熱熱。

分析:讓幼兒運用肢體語言這種特殊的表現、交流方式來感受愛, 不但增進了與同伴間的友誼, 而且幫助幼兒理解了愛的表達方式。

師:貓媽媽用“抱抱”來表達對小貓的愛;小貓覺得愛就是親親熱熱。 (出示字卡――親親熱熱。 )

圖二:熊媽媽和小熊的愛心故事。

師:哎呀, 小熊怎麼了?

幼:掉到河裡了。

師:熊媽媽怎麼背對著小熊, 不去救它呀?

幼:熊媽媽在喊人幫忙。

幼:熊媽媽不知道小熊掉到河裡了。

……

分析:幼兒的回答表明,他們並不知道“小熊的成長過程中是需要學會游泳的”這一知識。在缺乏這種經驗的時候,他們都以為是小熊掉到河裡了。

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其實小熊是被它的媽媽故意推下水的。

教學策略與分析:得知熊媽媽是故意推小熊下水的後,好多孩子都覺得不可思議,臉上顯露出疑惑、驚訝的表情――啊!為什麼?熊媽媽太狠心了!看著孩子們的反應,我突然閃出一個想法:問問他們熊媽媽是否愛小熊。於是就有了舉手表決的舉措。

師:你們覺得熊媽媽愛小熊嗎?

幼:不愛!

幼:愛的。

師生共同舉手表決“愛”與“不愛”。

幫助幼兒理解“愛是為了長大”。

師:其實熊媽媽非常愛小熊,因為小熊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游泳這項本領。它把小熊推下水是為了幫助小熊早一點學會游泳。

師:“現在你們覺得熊媽媽愛小熊嗎?”

幼:愛……

分析:老師的引導給了幼兒知識的點撥,孩子們瞭解到熊媽媽的這種愛其實是在鍛煉小熊,他們對熊媽媽的態度便有了一致的改變――熊媽媽是愛熊寶寶的。

師:熊媽媽的愛就是為了熊寶寶快快長大。(出示字卡――為了長大。)

圖三:蜜蜂媽媽和小蜜蜂的愛心故事。

師:蜜蜂媽媽是怎樣愛她的孩子的呢?

幼:蜜蜂媽媽帶著她的孩子一起去吃花蜜。

幼:蜜蜂媽媽在喊小蜜蜂們去吃花蜜。

師:小蜜蜂們品嘗著香香甜甜的花蜜,高興地說:“愛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師:你有了好東西時和別人一起分享嗎?

教學策略:為了幫助幼兒理解“一起分享”的含義,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分享經驗來說一說,為他們提供一個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愛心的平臺。

幼:每次有了好吃的,我總先分給爸爸媽媽。

幼:我會分糖給爺爺奶奶吃。

幼:我跟姐姐一起分水果吃。

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的經驗。

分析:幼兒在相互的經驗交流中感覺到了自己的“偉大”,體驗了與別人分享的滿足感,同時也給“小氣”的孩子提供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

圖四:螞蟻媽媽和小螞蟻的愛心故事。

師:螞蟻媽媽愛它的孩子嗎?它又是怎樣表達對孩子的愛的呢?

幼:愛!螞蟻媽媽把樹葉當小船去救寶寶。

幼:螞蟻媽媽用樹枝撐著小船去救小螞蟻。

……

師:螞蟻媽媽在小螞蟻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小螞蟻幫助。小螞蟻覺得愛就是給予他人幫助。(出示字卡――給予幫助。)

師:除了媽媽給了小螞蟻幫助,還有誰也幫助了小螞蟻?

幼:小樹葉也幫助了小螞蟻。

幼:小樹枝也幫助了小螞蟻。

相互討論:平時你幫助過別人嗎?有沒有得到過別人的幫助?

教學策略與分析:再一次為幼兒提供相互討論的機會,在又一次的經驗交流中,使他們體驗相互幫助帶來的快樂。

師:生活中,你幫我,我幫你,大家都是好朋友。找個朋友來“互相幫助”一下吧。

分析:通過幾個簡單的動物形象,幫助幼兒理解、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三)、欣賞音樂《愛的奉獻》,體驗愛帶來的快樂。

師:“愛是親親熱熱,愛是為了長大,愛是一起分享,愛是給予他人幫助。老師覺得愛就是心裡要裝著別人!”“愛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身邊。讓我們聽著愛的音樂,一起感受愛的美好吧!”

放音樂《愛的奉獻》。

五、活動延伸

欣賞“愛心果”

師:“這是我們幼稚園小朋友、老師、爸爸媽媽一起製作的“愛心果”。這些果子裡藏著許多許多的愛心故事,我們一起分享吧。”

幼:熊媽媽不知道小熊掉到河裡了。

……

分析:幼兒的回答表明,他們並不知道“小熊的成長過程中是需要學會游泳的”這一知識。在缺乏這種經驗的時候,他們都以為是小熊掉到河裡了。

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其實小熊是被它的媽媽故意推下水的。

教學策略與分析:得知熊媽媽是故意推小熊下水的後,好多孩子都覺得不可思議,臉上顯露出疑惑、驚訝的表情――啊!為什麼?熊媽媽太狠心了!看著孩子們的反應,我突然閃出一個想法:問問他們熊媽媽是否愛小熊。於是就有了舉手表決的舉措。

師:你們覺得熊媽媽愛小熊嗎?

幼:不愛!

幼:愛的。

師生共同舉手表決“愛”與“不愛”。

幫助幼兒理解“愛是為了長大”。

師:其實熊媽媽非常愛小熊,因為小熊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游泳這項本領。它把小熊推下水是為了幫助小熊早一點學會游泳。

師:“現在你們覺得熊媽媽愛小熊嗎?”

幼:愛……

分析:老師的引導給了幼兒知識的點撥,孩子們瞭解到熊媽媽的這種愛其實是在鍛煉小熊,他們對熊媽媽的態度便有了一致的改變――熊媽媽是愛熊寶寶的。

師:熊媽媽的愛就是為了熊寶寶快快長大。(出示字卡――為了長大。)

圖三:蜜蜂媽媽和小蜜蜂的愛心故事。

師:蜜蜂媽媽是怎樣愛她的孩子的呢?

幼:蜜蜂媽媽帶著她的孩子一起去吃花蜜。

幼:蜜蜂媽媽在喊小蜜蜂們去吃花蜜。

師:小蜜蜂們品嘗著香香甜甜的花蜜,高興地說:“愛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師:你有了好東西時和別人一起分享嗎?

教學策略:為了幫助幼兒理解“一起分享”的含義,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分享經驗來說一說,為他們提供一個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愛心的平臺。

幼:每次有了好吃的,我總先分給爸爸媽媽。

幼:我會分糖給爺爺奶奶吃。

幼:我跟姐姐一起分水果吃。

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的經驗。

分析:幼兒在相互的經驗交流中感覺到了自己的“偉大”,體驗了與別人分享的滿足感,同時也給“小氣”的孩子提供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

圖四:螞蟻媽媽和小螞蟻的愛心故事。

師:螞蟻媽媽愛它的孩子嗎?它又是怎樣表達對孩子的愛的呢?

幼:愛!螞蟻媽媽把樹葉當小船去救寶寶。

幼:螞蟻媽媽用樹枝撐著小船去救小螞蟻。

……

師:螞蟻媽媽在小螞蟻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小螞蟻幫助。小螞蟻覺得愛就是給予他人幫助。(出示字卡――給予幫助。)

師:除了媽媽給了小螞蟻幫助,還有誰也幫助了小螞蟻?

幼:小樹葉也幫助了小螞蟻。

幼:小樹枝也幫助了小螞蟻。

相互討論:平時你幫助過別人嗎?有沒有得到過別人的幫助?

教學策略與分析:再一次為幼兒提供相互討論的機會,在又一次的經驗交流中,使他們體驗相互幫助帶來的快樂。

師:生活中,你幫我,我幫你,大家都是好朋友。找個朋友來“互相幫助”一下吧。

分析:通過幾個簡單的動物形象,幫助幼兒理解、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三)、欣賞音樂《愛的奉獻》,體驗愛帶來的快樂。

師:“愛是親親熱熱,愛是為了長大,愛是一起分享,愛是給予他人幫助。老師覺得愛就是心裡要裝著別人!”“愛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身邊。讓我們聽著愛的音樂,一起感受愛的美好吧!”

放音樂《愛的奉獻》。

五、活動延伸

欣賞“愛心果”

師:“這是我們幼稚園小朋友、老師、爸爸媽媽一起製作的“愛心果”。這些果子裡藏著許多許多的愛心故事,我們一起分享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