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一:餵養不當是導致“大頭”的重要原因
由於小兒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 對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的需要相對較多, 此時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時添加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品, 奶粉配製過稀或長期服用蛋白質含量不足的劣質奶粉, 突然停奶而未及時添加輔食;長期以澱粉類食品(粥、米粉、奶糕)餵養等均可導致“大頭娃娃”的發生。 較大小兒的營養不良多為嬰兒期營養不良的繼續, 或因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偏食、挑食、吃零食過多、不吃早餐等引起。 消化吸收障礙, 如消化系統解剖或功能上的異常如唇裂、齶裂、幽門梗阻、遷延性腹瀉、過敏性腸炎、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等均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導致營養不足。
Advertisiment
提示二:營養不良帶來的危害
機體發生新陳代謝異常, 由於蛋白質攝入不足或蛋白質丟失過多, 使體內蛋白質代謝處於負平衡, 可發生低蛋白性水腫。 易出現低滲性脫水、酸中毒、低鉀、低鈉、低鈣和低鎂血症。 能量攝入不足時, 體內脂肪大量消耗以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 當體內脂肪消耗過多, 超過肝臟的代謝能力時可造成肝臟脂肪浸潤及變性。 糖原不足和血糖偏低, 可引起低血糖昏迷甚至猝死。 營養不良兒體溫偏低,
Advertisiment
提示三:營養不良有哪些臨床表現
體重不增是營養不良的早期表現。 患兒消瘦, 皮下脂肪逐漸減少以至消失, 皮膚逐漸失去彈性,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提示四:調整飲食不能操之過急
營養不良的治療原則是積極處理各種危及生命的合併症、祛除病因、調整飲食、促進消化功能。
在查明病因的基礎上,
積極治療原發病,
如糾正消化道畸形,
控制感染性疾病,
根治各種消耗性疾病、改進餵養方法等。
調整飲食是重要的治療措施,
但過快增加攝食量易出現消化不良、腹瀉,
故飲食調整的量和內容應根據實際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
不能操之過急。
人工餵養兒從給予稀釋奶開始,
適應後逐漸增加奶量和濃度。
除乳製品外,
可給予蛋類、肝泥、肉末、魚粉等高蛋白食物,
必要時也可添加酪蛋白水解物、氨基酸混合液或要素飲食。
Advertisiment
提示五:預防應採取綜合措施
預後取決於營養不良的發生年齡、持續時間及其程度, 其中尤以發病年齡最為重要, 年齡愈小, 其遠期影響愈大, 尤其是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易發生缺陷。 營養不良的預防應採取綜合措施。 大力提倡母乳餵養, 因為母乳含有小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絕大多數營養素, 並且富含免疫物質。對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餵養者應及時給予指導,採用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並及時添加選購合格的輔助食品,糾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習慣。
並且富含免疫物質。對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餵養者應及時給予指導,採用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並及時添加選購合格的輔助食品,糾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