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齡准媽 你為何這麼晚才有寶寶

據香港明報報導, 中年女星趕搭生仔“尾班車”成香港城中話題, 特區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 09年年過40歲才生第一胎的中年婦女, 較06年增四成達877人, 當中多達13名新手媽媽更逾50歲, 屬近年罕見。

科技先進令首次懷孕年齡推遲, 香港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公佈的首份報告揭示, 去年多達5000對夫婦尋求生殖科技生育, 三成不育者因男方問題, 5名丈夫更屬天生無精, 但逾40歲婦女接受試管嬰兒的懷孕率不足9%。

香港婦女遲婚遲生育, 根據香港統計處去年錄得近1200名年介40至49歲的女士首次結婚, 50歲或以上才生第一胎者,

Advertisiment
更由06年只有1人, 突增至去年達13人。

香港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剛公佈的全港輔助生育資料顯示, 09年共有4968對夫婦求助生殖科技治療, 當中半數接受夫精人工受精, 逾三成接受體外受精即“試管嬰兒”, 但前者持續妊娠率只有一成多, 後者則達26%。


懷孕的很多是大齡女性

分析求診夫婦不育原因, 主要是“男性問題”如精子質素差等達32%, 因女性排卵有問題、子宮內膜異位、輸卵管、盤腔問題等合共約有23%, 雖然現今科技已可從男性睾丸或附睾丸取出精子, 但仍有5名求診婦的丈夫患有“無精症”, 須使用他人捐贈精子作人工授孕, 但進行8次授精卻只有1次成功持續妊娠。

09年捐精男士僅得9人, 捐卵者則有51人, 並為40名無卵婦女帶來生育希望,

Advertisiment
但經過65次授精後只有12次即不足兩成能持續妊娠。 雖然科技先進, 但婦女年齡仍是生育大敵, 資料亦顯示, 婦女體外受精持續妊娠率, 會由35歲前的約35%, 大幅下跌至36至40歲只有25%, 年過40者更不足9%。

港大婦產科學系副教授吳鴻裕坦言, 近年求診輔助生育夫婦急增, 以瑪麗醫院輔助生育中心為例, 公眾病人輪候時間已由早期只需半年至1年, 延長至目前的1年9個月, 雖然公家症不會為年過40的婦女治療, 但私家症則不限年齡, 他近期亦接獲一名48歲婦女求診, “她是香港人, 剛結婚兩、三年, 才想要孩子。 ”

吳鴻裕指出, 在“地球村”的概念下, 設下人工受孕年齡限制實際作用不大, 以荷蘭、比利時為例, 設定上限43歲, 但當地人只要過境到法國接受治療便可。

Advertisiment
不過, 更實際是要考慮孩子健康成長環境。


大齡媽媽易流產

50多歲才生育, 子女慶祝成年, 母親已70大壽, 生殖醫學專科醫生蘇偉基不諱言, 香港科技生殖精神是以孩子福祉為先, 治療中心須評估求診夫婦年齡、經濟能力等問題, 令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會否有代溝?孩子出生後父母會否年老去世使其變成單親或孤兒?”有治療中心甚至自設限制, 若夫婦兩人年齡加起來逾100歲, 便不會提供人工授孕服務。

蘇偉基亦提醒, 年過45歲才懷孕, 無論是流產、胎兒先天性異常及患唐氏綜合症等機會也會大幅上升, 孕婦患妊娠糖尿、血壓高等問題亦和年齡掛鉤。 生產時, 出現併發症如胎盤前置、胎盤意外性出血等問題也較大。

Advertisiment
他說, 雖然近年開始有婦女意識到, 年長後才生育恐會無卵, 主動向醫生有否“雪卵”服務待日後使用, 但他亦不鼓勵婦女選擇如此保卵延遲生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