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天下無現成的爸爸

有些研究已經告訴我們, 男性養育孩子的本領不亞於女性。 男性對自己的孩子, 對自己愛的人, 一樣可以表現出摯愛和深情。 男性養兒育女的作風或有別於女性, 但仍不失養兒育女的精神。
只是, 在這中間有一個問題, 便是當人家的爸爸, 到底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並不是簡單明瞭的事情。 洛厄爾·施特賴克認為男性在先天心理上, 就無法理解父親的角色該當如何。 “父親的角色于種族生存上可能有其必要, 但很難說是與生俱來的本事。 ”
我們都知道母性與女性生理有直接的關係。 女性天生就會散發出母愛,
Advertisiment
是內心深處自然湧現的力量――一股希望去養育、去呵護、去付出愛, 去溝通感情的欲求。
但父性呢?父性來自何處呢?父性與生理似乎沒有關係。 因此, 這勢必是一種後天習慣的行為。 而我們該從哪裡去學得當父親的訣竅呢?
我們比較一下小男孩子和小女孩玩耍的方式, 便會發現其間有些差別相當重要, 日後會反映在男孩、女孩行使親職的風格上。 一般人皆要小女孩多講一點內心的感覺, 認為小女孩就該玩洋娃娃, 扮家家, 多注重穿著打扮。
也就是說從孩子一出生起, 我們對待男孩和女孩的態度就不一樣。 我們說話的口氣、用辭和姿態, 都有不同。 我們為他們買的玩具會有分別, 教導他們的行為會有差異:這些往往都把他們推向不同的社會和生理道路。
Advertisiment

用施特賴克的話來說, “整個社會、媒體、家庭、父親尤其是母親, 皆不停教導女孩子當母親是其天職。 女孩子生來就是要當媽媽的――生來就是要煮飯、洗衣、打扮、照顧孩子的……就好像別無他途一般。 ”
至於男孩子, 能做的事便和女孩大不相同。 小男孩大可以好動, 大可以頑皮, 可以玩刀弄搶, 在屋內東奔西跑玩員警抓強盜, 用積木蓋房子, 用“樂高”做機器人。
但是, 男孩子最好不要扮家家酒, 更不要假裝自己是爸爸。
男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 幾乎得不到任何訓練或知識, 教他們為父之道。 有些時候, 男孩子有機會學到怎麼照顧孩子, 像是媽媽剛生小弟弟、小妹妹時, 男孩子可能會樂於幫忙喂小嬰兒吃。
Advertisiment
但這些行為都是以為母親為藍本的, 不是父親。
男孩子在生活中多半找不到男性的模範, 可以學到男性在育兒、持家、感情交流、溝通上的知識。 你什麼時候看過小男孩在家裡玩進玩出, 扮的是爸爸的角色?
即使是出現了父親角色的模範, 通常也是一副笨手笨腳或是怪裡怪氣的模樣。 電視連續劇裡的父親;照顧起孩子來, 通常是手忙腳亂, 不知所措, 往往還醜態百出呢?如賣座大片《三個奶爸一個娃》, 便演出三個大男人照顧不了一個嬰兒, 一位母親卻可以照顧幾個孩子!就算是好萊塢想刻畫一位居家男子可以穩穩當當操持家務, 到頭來還是不免把他刻畫成一位有點娘娘腔, 家務做得不盡理想, 而且是叫《媽咪先生》不是“爹地先生”。
Advertisiment

男孩子在社會上幾乎學不到做父親的方法。 自己的父親不會鼓勵他們多學些為父之道, 好供將來應用;朋友也沒辦法教他們什麼, 因為他們自己就有待學習;在整個學校體系裡面, 也都學不到這門課。 他們對於如何經營家庭生活, 如何付出感情、養兒育女, 全然無知;因為沒有地方可以學習。
薩姆·基恩曾寫道, 男性對自己到底是誰產生困惑, 其根由在於男性對於身為男性到底何指, 缺乏瞭解, 這層困惑, 這個深埋在男性暨父親靈魂深處的創傷, 是我們父親在我們幼年及成人時期缺席的結果。
若要開始扭轉這種狀況, 蛻變成為一位更用心、更愛家的父親, 就得找出身為男性的真正意義何在。 新新父親的第一步,
Advertisiment
必須是自妻子處收回她母兼父職的權力。 他必須把投注在工作上的精神, 分出一部分在家庭上, 並且專心發展自身、挖掘出父親的本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