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樣的

當女人孕育孩子後便自然“升級”為媽媽, 但這只是生理型的媽媽, 是只管孩子吃飽穿暖的媽媽。 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媽媽, 是不斷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 並能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的媽媽。 可以說, 媽媽是孩子的起跑線, 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不是自己起跑慢了, 而是媽媽所給予的奔跑能力“先天不足”。

美國著名盲人男歌手史蒂維・旺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媽媽是我最偉大的老師, 一個充滿慈愛和富於無畏精神的老師。 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 那麼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花。 ”

世人對媽媽的讚美總是不吝詞藻。

Advertisiment
很多人在感激自己的媽媽時, 最常提到的是媽媽教會自己什麼, 而非為自己做過什麼。 而媽媽教會孩子的一切, 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個起跑線上的助推器。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讓很多家長一直頭疼的問題。 很多走進校門的孩子都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師的教學, 這使老師對於家長的配合程度產生懷疑。 家長呢, 明明每天都小心翼翼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對孩子嚴加管教, 可孩子對家長也是同樣地不配合。 這使老師與家長之間發生的各種各樣糾纏不清的矛盾, 又形成了一種阻礙孩子成長的怪圈。 可是推來推去, 到底怪誰呢?

在我看來, 家長恐怕要在這個問題上承擔更大的責任。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很冤枉,

Advertisiment
認為自己已經高度配合了老師的要求, 可孩子不爭氣, 能怎麼辦呢?事實上, 我之所以認為家長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並不是說家長對老師的配合度不夠, 而是說在孩子入校前, 家長沒有為孩子打好接受學校教育的良好基礎。

我的女兒昕昕六個月左右時, 我帶她去看望一位長輩, 那位長輩是我母親的一位老大姐, 是從小看著我長大的, 姓宋, 我叫她宋姨。

我去的那天, 宋姨家剛好來了一位客人, 是和宋姨年齡差不多的一位老阿姨, 她紅著眼睛向宋姨哭訴:“老姐姐, 您看您家這兒子、孫子, 也沒讓您操什麼心, 都那麼上進, 一家人整天都和和氣氣的。 可這人和人啊, 命怎麼就這麼不一樣?您說我有多命苦!我這一輩子,

Advertisiment
為了這些孩子操了多少心啊!您說他們在學校都沒少受教育, 老師都是怎麼教他們的?怎麼就沒長成那有文化的樣兒啊!”

原來, 這位老阿姨的孫子翹課, 偷了家裡的錢出去上網, 被他爸爸從網吧裡揪了出來, 用繩子捆回家, 狠狠地揍了一頓。 老人心疼孫子, 就悄悄把繩子解開了。 可這孩子剛一恢復自由, 就沖到他爸爸面前, 抱起家裡的電視機狠狠地摔在地上, 還用手指著他爸爸的鼻子說:“你等我長大了殺了你!”他爸爸氣得七竅生煙, 拿起棍子要打兒子, 兒子不甘示弱, 動手和爸爸打了起來, 一家人亂成一鍋粥。

宋姨歎了口氣, 拍了拍那位老人的手, 對她說:“老妹妹, 有些話我也許不該說, 可是既然都這麼大歲數了,

Advertisiment
我想我說了, 你也不會怪我。 我家這兒子和我和和樂樂的, 從來不吵不鬧, 他這不是沒從我這學去那些嘛!孫子現在也不和他爸媽吵鬧, 還不也是因為他爸媽也不會那些嘛!咱們當媽的啊, 那說句話做件事, 孩子都在看著呢。 ”

客人走後, 宋姨告訴我, 那位老阿姨年輕的時候就是個火烈脾氣, 還特別要強, 什麼事都要求做得特別完美, 否則就大發雷霆。 就連自己做個針線活兒沒做好, 也會把全家人都罵得躲出去, 每天弄得家裡雞飛狗跳的。 “她年輕時在家裡打得那些個架啊, 你說說, 那孩子們可都看著呢!能學不會嗎?這可不是在學校學來的。 她的兒子聰明, 孫子也聰明, 可老師再使勁兒也沒用, 老師不能把孩子領自個兒家去不是?現在老了,

Advertisiment
有苦受嘍!”宋姨痛心地說。

宋姨很喜歡昕昕, 她老人家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多好的孩子, 可好好教育著。 什麼樣的媽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跟誰學也不如跟自己的媽學得多, 孩子, 記住嘍。 ”老人愛嘮叨, 但這些嘮叨對我來說比金子還珍貴。

宋姨文化不高, 但一生都受人敬重, 這與她的為人有關。 這麼多年, 我沒見她打罵過孩子一次。 相反, 哪個孩子犯了錯, 她一句話都不用說。 只要她不說話, 孩子心裡比挨了打都難受。 可那些每天雞飛狗跳的家庭, 媽媽打紅了巴掌罵啞了嗓子, 孩子們還是我行我素。 就像那位老阿姨所說的, 宋姨這一生, 沒見她在教育孩子上費過什麼勁, 可孩子個個優秀。 孫子喜歡玩電腦遊戲, 宋姨不像別的老人那樣,視電腦遊戲為洪水猛獸,反而催促兒子給孫子買了電腦。現在,她的孫子已經工作了,並且已在工作單位嶄露頭角,他的職業就是遊戲開發。宋姨常說,哪條路都有偏有正,大人把它看成正的,孩子才能正著走。

你看,普普通通的母親裡也有專家,這些理論多樸實。我對宋姨的敬重也源於此。她的幾個孩子也一直是我所尊敬的兄長,雖然年齡比我大很多,但兩代人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成果,對我來說是彌足珍貴的。很多人羡慕宋姨晚年的安逸,說她攤上了好兒孫,個個學有所成,像她一樣讓人敬佩。宋姨卻總是說,孩子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大人。

是啊,孩子與孩子有什麼不同?他們光著身子來到世上,除了呼吸、覓食與哭泣,還會些什麼?什麼都不會。但大人與大人就不一樣了,我們有著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而這些恰恰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座標。有多少大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真正考慮過這些同與不同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呢?

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個響亮的口號,那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 起跑線上。但家長們對於“起跑線”的理解,大多局限於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很少會想到家長的自身因素。從這位令我敬重的老人身上,我終於有了這種頓 悟――孩子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大人!

在孩子的一生中,家長在某個時間段有著獨立的教育責任,其後才是與老師配合對孩子進行教育。世人常將老師比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獨立的,它必須與家長配合才能得以繼續。這是因為,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對孩子進行事無巨細的關心與引導,教育機緣蘊含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而這些教育機緣恰是孩子接受學校教育,並使學校教育得以順利實現的前提。這種前提是任何一種教育體制都無法完善的,它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水準,而非學校教育。

從這個角度上說,家長又何嘗不是“工程師”呢?應該說,家長是“工程師”們的同行,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隊伍中的“先鋒部隊”。這個“先鋒官”的上任,不靠資歷,不靠財富,不靠背景。任何人只要成為家長,便以同樣平等的身份當上了“先鋒官”,這種平等是因孩子的平等而來的――他們都是赤條條地來到世上,身心純淨,旁無二物。父母給什麼,他們就有什麼,在相同的起跑線上。他們只有唯一的一點不同,那就是家長。

宋姨沒有教過自己的孩子怎樣讀書寫字,但她以實際行動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做人做事。孩子們從母親身上學到的這些東西,使得他們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懂得嚮往知識、尊重老師,懂得用心去做每件事,還有如何遵守規則,甚至如何與他人以誠相處。這些美德又何嘗不是作為學生所應具備的前提呢?作為家長,我們首先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究竟教會了孩子什麼?

有了這點認識,在昕昕學前的六年,我們沒有讓孩子上過英語班,沒強行讓她練習計算。相反,她還成功開發了我們的一些“潛力”。她喜歡布娃娃,沒摸過針線的我陪她給布娃娃做衣服;她忽然對男孩子喜歡的手槍產生了興趣,她爸爸用木頭、鐵絲、橡皮筋給她做手槍;她為了畫一張自己滿意的圖畫畫到深夜,好吧,那就畫吧,我們不強迫她必須上床睡覺;她喜歡二胡,到了癡迷的地步,我們送她去社區裡的一位老先生那裡學,她自己去,風雨無阻。我們從來沒指望她在這方面有什麼成就,但這並不妨礙她成為老先生最喜歡的“小學生”……總之,我們尊重她的願望,除此以外,從來也不強求她尊重我們的願望,可她學會了 尊重。

讓我很感動的是,昕昕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以至於學校在為高三畢業生召開的畢業典禮上,請她代表畢業生講話。她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想,媽媽給我的比我自己取得的更多。”那一刻,我淚如雨下。

特別提示:

孩子之間的不同不是自身成長能力的偏差,而是媽媽與媽媽之間的偏差。孩子要的不是好條件與高級教育,只是一個需要自己、欣賞自己的媽媽。

宋姨不像別的老人那樣,視電腦遊戲為洪水猛獸,反而催促兒子給孫子買了電腦。現在,她的孫子已經工作了,並且已在工作單位嶄露頭角,他的職業就是遊戲開發。宋姨常說,哪條路都有偏有正,大人把它看成正的,孩子才能正著走。

你看,普普通通的母親裡也有專家,這些理論多樸實。我對宋姨的敬重也源於此。她的幾個孩子也一直是我所尊敬的兄長,雖然年齡比我大很多,但兩代人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成果,對我來說是彌足珍貴的。很多人羡慕宋姨晚年的安逸,說她攤上了好兒孫,個個學有所成,像她一樣讓人敬佩。宋姨卻總是說,孩子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大人。

是啊,孩子與孩子有什麼不同?他們光著身子來到世上,除了呼吸、覓食與哭泣,還會些什麼?什麼都不會。但大人與大人就不一樣了,我們有著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而這些恰恰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座標。有多少大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真正考慮過這些同與不同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呢?

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個響亮的口號,那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 起跑線上。但家長們對於“起跑線”的理解,大多局限於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很少會想到家長的自身因素。從這位令我敬重的老人身上,我終於有了這種頓 悟――孩子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大人!

在孩子的一生中,家長在某個時間段有著獨立的教育責任,其後才是與老師配合對孩子進行教育。世人常將老師比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獨立的,它必須與家長配合才能得以繼續。這是因為,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對孩子進行事無巨細的關心與引導,教育機緣蘊含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而這些教育機緣恰是孩子接受學校教育,並使學校教育得以順利實現的前提。這種前提是任何一種教育體制都無法完善的,它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水準,而非學校教育。

從這個角度上說,家長又何嘗不是“工程師”呢?應該說,家長是“工程師”們的同行,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隊伍中的“先鋒部隊”。這個“先鋒官”的上任,不靠資歷,不靠財富,不靠背景。任何人只要成為家長,便以同樣平等的身份當上了“先鋒官”,這種平等是因孩子的平等而來的――他們都是赤條條地來到世上,身心純淨,旁無二物。父母給什麼,他們就有什麼,在相同的起跑線上。他們只有唯一的一點不同,那就是家長。

宋姨沒有教過自己的孩子怎樣讀書寫字,但她以實際行動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做人做事。孩子們從母親身上學到的這些東西,使得他們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懂得嚮往知識、尊重老師,懂得用心去做每件事,還有如何遵守規則,甚至如何與他人以誠相處。這些美德又何嘗不是作為學生所應具備的前提呢?作為家長,我們首先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究竟教會了孩子什麼?

有了這點認識,在昕昕學前的六年,我們沒有讓孩子上過英語班,沒強行讓她練習計算。相反,她還成功開發了我們的一些“潛力”。她喜歡布娃娃,沒摸過針線的我陪她給布娃娃做衣服;她忽然對男孩子喜歡的手槍產生了興趣,她爸爸用木頭、鐵絲、橡皮筋給她做手槍;她為了畫一張自己滿意的圖畫畫到深夜,好吧,那就畫吧,我們不強迫她必須上床睡覺;她喜歡二胡,到了癡迷的地步,我們送她去社區裡的一位老先生那裡學,她自己去,風雨無阻。我們從來沒指望她在這方面有什麼成就,但這並不妨礙她成為老先生最喜歡的“小學生”……總之,我們尊重她的願望,除此以外,從來也不強求她尊重我們的願望,可她學會了 尊重。

讓我很感動的是,昕昕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以至於學校在為高三畢業生召開的畢業典禮上,請她代表畢業生講話。她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想,媽媽給我的比我自己取得的更多。”那一刻,我淚如雨下。

特別提示:

孩子之間的不同不是自身成長能力的偏差,而是媽媽與媽媽之間的偏差。孩子要的不是好條件與高級教育,只是一個需要自己、欣賞自己的媽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