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天誇“別人家的孩子”,聽說過“別人家的爸爸媽媽”嗎

一些家長在教育的孩子, 總喜歡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這麼簡單的試卷, 你才考95分, 你看看隔壁的XXX, 人家這次考了滿分……”然而在這麼教育孩子的時候, 你是否考慮過, 孩子也在心裡思量著:“別人家的媽媽就不會……”

01、那他晚上和女兒聊天, 她突然轉過來看著我說道:“媽媽, 你會不會做奶油蛋糕啊?”這可把我難住了, 因為我真的不會做:“為什麼突然這麼問啊?”

女兒回到:“小傑的媽媽會做各種奶油蛋糕, 上次那個機器貓蛋糕特別可愛!”沒辦法, 我只能實話實說:“這個媽媽目前不會, 不過如果你想要, 媽媽可以學,

Advertisiment
以後有時間就給你做。 ”

聽到我的話, 女兒非常欣喜:“那以後我和媽媽一起做!”心中暗舒了一口氣, 總算是搪塞過去了。

仔細回想一下, 女兒以前似乎也問過類似的問題, 比如:你會給我紮麻花辮嗎?你會做糖醋排骨嗎?

所以說, 在我們總是拿孩子作比較, 讚美別人家的孩子之時, 孩子們也在心裡比較著自己爸爸媽媽和別人的區別。

02、表姐的孩子上4年級, 在我們家族裡, 成績已經算優等了, 然而老天就喜歡“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他們家鄰居孩子是個學霸, 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第二。

於是乎每次考完試, 表姐總會先瞭解鄰居孩子的成績, 然後就開始數落我那小侄子:“你看看人家磊磊, 一樣是學習, 人家怎麼就考得這麼高。

Advertisiment
你能不能好好向他學學?”而侄子雖然不耐煩, 但一直也沒有反駁什麼。

直到前兩天, 表姐又一次數落侄子, 讓他多學著點。 而小侄子也估計憋久了, 終於爆發了:“你就會讓我學磊磊, 你怎麼不學學磊磊媽?”表姐氣不打一處來:“還學會強嘴了, 人家學習好和媽媽有什麼關係?”

看到表姐生氣了, 侄子氣勢弱了下來, 小聲嘀咕道:“人家學習的時候, 媽媽從來不玩手機, 而是認認真真的坐在邊上輔導。 人家媽媽還自己看書學習, 去年還參加了自考。 ”

聽到孩子的嘀咕, 表姐一陣語塞, 立即反思自己發現平常孩子做作業的時候, 自己確實會在旁邊玩手機。 自此表姐改變了這一壞習慣, 孩子學習的時候堅決不在旁邊玩, 而侄子也變得“聽話”了。

Advertisiment

03、前些日子, 一個在國外工作的同學突然回國了, 對此我們這群老同學非常詫異, 聚會的時候我們問他:“老李, 你國外工作那麼好, 怎麼突然回來了?難道這裡有更好的?”

老李笑了笑, 說道:“其實國內工資少了一大半, 但是為了孩子我選擇回來!”原來在一次和孩子的視頻中, 孩子問他能不能多陪陪自己, 看著別人的爸爸都可以天天陪著孩子, 他非常羡慕。

孩子還告訴他, 自己並需要爸爸賺多少錢, 錢少可以省著用, 說著還把自己的儲錢罐拿出來:“爸爸看, 我都存滿了。 我現在長大了, 很多玩具都不需要了。 我只希望爸爸能天天陪著我玩……”

思量再三, 同學終於下定決定, 辭了國外的工作。 臨走的時候他是這麼說的:“我其實也考慮了很久,

Advertisiment
後來想通了, 錢在哪都可以賺, 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錯過了就沒有了。 ”

04、有句古話叫“子不嫌母醜”, 但這話卻不一定正確, 事實上孩子也會拿自己爸爸媽媽和別人家的爸爸媽媽作比較, 看看誰家媽媽更漂亮, 誰家爸爸更貼心。

所以說, 如果你想要獲得孩子的尊重, 那麼就要不斷提升自己, 只有和孩子共同成長和進步, 你才能將“比人家的爸爸媽媽”比下去, 也才有底氣跟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