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寒地凍!謹防寶寶皮膚凍傷

冬天, 天氣乾燥寒冷, 兒童皮膚因為嬌嫩、脆弱, 且對氣溫非常敏感, 常常出現凍傷的情況, 那麼, 媽媽們有什麼好的治療和預防方法呢?

為什麼冬天手腳容易凍傷?

人是恒溫動物, 人體的億萬細胞只有在恒溫下, 即37℃左右才可以生存。 在外界溫度不斷變化中, 人體是通過大腦調溫中樞來調節身體產熱及散熱, 以達到體 溫恒定。 冬天, 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 人體皮膚暴露部分血管就會收縮, 如果長時間動脈收縮, 迴圈減慢, 靜脈貯血多, 該處原本應由新鮮血液供給的養料缺 乏, 就會造成該處皮膚和皮下組織受損,

Advertisiment
生凍瘡或局部壞死。 當環境潮濕、身上衣服潮濕或身體出汗時, 濕氣本身就要吸收一部分熱量, 所以往往又冷又濕更容易造 成凍傷。  

手腳耳垂成凍傷重災區

兒童皮膚嬌嫩, 在“天寒地凍”的天氣情況下, 很容易出現凍傷的情況。 天氣寒冷, 兒童皮膚容易出現兩種情況, 一是乾燥, 二是凍傷, 長時間受到寒冷侵襲, 身體為了減少熱量的散失, 部分毛細血管將收縮或“閉合”, 人體相應部位的血液迴圈將變得較差。 皮下組織在長時間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給, 細胞將因缺少氧氣和血液而造成損傷。  

“手都被凍紅了”是許多人認為出現凍傷的一個表現, 皮膚紅潤的狀態正說明了血液供給正常, 而兒童皮膚凍傷確實會經歷膚色的一個改變,

Advertisiment
從最初的蒼白, 到變成紫色, 最後變成黑色, 這個過程中還將伴隨著一定的刺痛感。  

當然血液迴圈不暢的部位還容易出現凍瘡, 凍瘡如果不急時治療, 皮膚會裂開、化膿和感染。 容易出現凍傷及凍瘡的部位都集中在“肢體遠端”, 比如手指、腳趾、耳垂、面頰等部位, 這些部位集中了神經末梢的分佈, 一旦長時間遭受寒冷侵襲, 容易造成“閉合”的現象, 因此對這些部位應加強保護。  

切忌不可用熱水處理

如果兒童皮膚出現了凍傷的情況, 媽媽們可以採取“溫水療傷法”。 皮膚凍傷了切不可用熱水處理, 這是面對凍傷處理的誤區, 水溫不宜過高, 起初的溫度以高於體溫一點是最適宜的, 在該溫度的基礎上, 可以逐漸提高水溫。

Advertisiment
 

在凍傷的部位可以塗一些甘油或含維生素的軟膏, 含維生素A的軟膏較有效, 在塗抹甘油和軟膏前, 可以對凍傷部位進行簡單的清洗並擦乾, 以防感染。 如果家裡沒有常備甘油或軟膏, 家裡吃的魚肝油也可派上用場, 直接塗抹在凍傷部位也可起到療傷的作用。  

另外一個無需藥品, 媽媽在家就可以操作的方法, 就是按摩療法。 按摩也可起到緩解治療凍傷的作用, 通過對凍傷部位進行搓、摩和按壓, 加速血液的流通和迴圈, 能起到消散凍傷部位腫脹的作用。 對於冬天易出現的手腳冰涼的情況, 生薑加熱水浸泡的方式也是有效的。 但是對於每年都出現凍傷的情況, 這有可能是因為人體維生素A缺乏或者皮膚角質化異常等原因造成的,

Advertisiment
應該有所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預防凍傷:可嘗試常年冷水洗臉和手

兒童皮膚因為“脆弱”, 在冬天成為了寒冷的受害者, 媽媽們在冬天要怎樣來做好防護措施呢?建議媽媽們可以採用“冷空氣浴”和“冷水浴”的方法。  

預防兒童皮膚凍傷應該在天氣變冷前就開始準備, 在天氣未變冷前, 媽媽們可以帶孩子們出去戶外充分接觸陽光和冷空氣, 讓孩子們的皮膚逐漸適應空氣的溫度, 從而逐步提高孩子們對冷空氣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再者媽媽們可以堅持常年用冷水給孩子們洗臉和洗手, 即使在冬天也無妨。 當然這些鍛煉方法要因人而異, 體質較好的孩子可以進一步鍛煉, 體質較差的則不能強求。

Advertisiment
 

到了冬天, 防止凍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保暖。 現在媽媽們普遍存在一個誤區, 認為保暖就是儘量穿多點, 保暖的依據是孩子手腳不冷, 後背沒汗。 秋天少穿衣, 春天多穿衣, 一味地用厚衣服捂著孩子反而容易捂出病, 秋天衣服可以適當少穿點, 讓孩子慢慢適應空氣的轉變。  

通過飲食的調理, 也可適當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冬天可以給孩子多吃些高脂高糖的食品, 像牛奶、豬肉、蛋黃等, 但不宜長期食用。 石榴和胡蘿蔔可以改善皮膚功能, 提高對寒冷的抵抗力, 這些富含維生素, 尤其是維生素A和D的食品可以適當多補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