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才媽媽的六大“管教良方”

孩子長到2歲以後, 逐漸發展“自我意識”, 要求獨立、不願被父母干涉, 並且開始逆反甚至全然不顧父母的命令。 作為父母, 我們或激化進而打罵孩子, 或放任不管不問、任其發展——這些都是“不聰明的做法”。 天才媽媽是這樣管教孩子的:

·管教良方1:說到做到
·管教良方2:不要小看孩子
·管教良方3:多鼓勵孩子
·管教良方4: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
·管教良方5:說明後果
·管教良方6:講明你的價值觀 

Advertisiment

·管教良方1:說到做到 

育兒專家指出:如果從1到10代表正確管教兒童的原則的重要程度, (數字越高越重要), 那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2來表示了!

為什麼要這樣做?

說到做不到, 言行不一致會把孩子變成投機主義者。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能逃避懲罰, 他們試圖竭盡所能的做到這一點。 但當他們知道你會怎樣做, 或犯了錯會發生什麼時, 他們就可以預測他們選擇那種行為的後果,

Advertisiment
這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

如何做到這一點?

說到做到中最關鍵的部分是不要心軟, 不要在只此一次面前讓步。 總結出你認為最重要的規矩和無論何時他們破壞這些規矩都會出現的後果。 然後, 將這些統統告訴你的孩子。

對許多父母來講, 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 因此, 說話之前請三思, 你運用的語氣和措詞的不同, 效果差別會很大。 像說:我愛你, 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 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硬, 但過會兒, 孩子就很自然地明白你的意思了。

在另一些情況下, 把你所期望的作為要求他們必須做到的解釋給他們聽。 假如, 你要帶他們逛超市, 告訴他們不要亂動和拿商品, 並警告如果違反了的後果是什麼。

Advertisiment

說到做到要求你從頭到尾貫徹到底, 無須大聲威脅。

·管教良方2:不要小看孩子 

大聲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個定論(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兩個最無效的方法。 這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 儘量吝嗇你對孩子行為的批評。

為什麼要這樣做?

育兒專家指出:孩子並不因為你懲罰了他,

Advertisiment
他就會從對自己不好的感覺中解脫出來。 這樣的感覺也許會過去, 但反復的批語(為什麼你總對別人這樣不友好)也許會產生消極的感覺使其揮之不去。

如何做到這一點?

這暗示著你相信你的孩子, 他有能力做得更好。 最終, 也就促進了孩子做出更好的行為。 自尊來源於正確的行為。 孩子的潛意識裡會這樣想:如果我做了正確的事, 我會自我感覺很好。 如果通過做這種正確的事我就能得到很好的感覺的話, 下次我還想再這樣做。

·管教良方3:多鼓勵孩子

Advertisiment

管教的正確含義是教(讀一聲)。 如果你只是通過懲罰來管教孩子的話, 你會失去大量孩子正確引導的機會。 例如當孩子拿起玩具, 你通過像獎勵她一小塊點心這種具體的方式提醒她, 你希望她怎樣做, 效果反而會更好。

為什麼要這樣做?

也許你很難相信, 但卻要反復這樣想:他想做個好孩子。 但他也渴望受到別人的注意, 如只有當他把玩具扔向小朋友的時候, 才能引起你的注意, 那只能激勵他多做錯事以獲得別人的關注。 所以,當他把一件事做得很棒時,多給些鼓勵和贊許,這會激勵孩子下次做的更出色。

另外,如果有其他人對孩子的良好行為大加讚賞,建議父母應將這些表揚轉達給孩子們,這會讓他感到驕傲,並且這些表揚會比父母對他們的贊許在他們的腦海裡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如何做到這一點?

你不必因為孩子說個請字就大加贊許,但是表揚他的時候應該更具體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說:“做得好”。而應該說:“今天你的衣服很整潔、乾淨,非常好。”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什麼樣的行為你會表揚他,以及原因是什麼。

表揚就是表揚,避免在表揚中添加任何附加的話,說出類似:“你把房間收拾得很整潔,為什麼你不能每天都做到呢?”這種貌似表揚實為批語的話沒有什麼好處。

·管教良方4: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 

大喊大叫、摔門、態度粗暴,不是只有孩子才會犯錯誤。很少有父母可以誇口說自己在管教孩子時從沒失控過,我們多數都會在事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

失控的怒火會影響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如果總是大喊大叫,孩子學不到什麼。相反,一旦他習慣了你的這種方式之後,會將你的話當作耳邊風,慢慢就會變成,你的批評或表揚他都聽不進去了。

為什麼要這樣做?

用冷靜的頭腦對孩子進行管教,會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教導是客觀公正的,並且,他也願意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做到你對他的要求。

如何做到這一點?

想好今後在你將要發怒的時候怎樣使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從1數到10,或是深呼吸幾次,亦或是走開一會兒。但如果這些方法仍無濟於事,最終你還是失控地對孩子發了脾氣,記住事後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訴他,你也是人,也會犯錯,但你能承認並改正錯誤。

·管教良方5:說明後果

孩子們經常在認為後果就是懲罰的同義詞的誤解中長大,後果這詞已經被理解為如果你不停止做這事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告訴孩子,後果:就是任何一種行為的結果--懲罰或是獎勵。

為什麼要這樣做?

給孩子加深這種原因和結果的觀念:做什麼事情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這樣會教給孩子一種責任感。告訴孩子:如果你不幫我,我就要自己做更多的事。那我就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了。

如何做到這一點?

養成一種習慣,在對孩子提出要求之後向他解釋一下原因,並偶爾對他的行為給予獎勵。譬如,在去冰激淋店的路上,你可以說:今天你表現很不錯,我想請你吃點東西。當必須要採取懲罰措施的時候,將其與導致這種懲罰結果的行為連結在一起,例如,你6歲的兒子欺負了別人,你可以取消他晚上看動畫片的特權,這樣他就知道,如果他再向別人表現出攻擊性,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管教良方6:講明你的價值觀 

在糾正孩子錯誤行為中,你最重要的任務是將一個好孩子撫養長大成為一個好人。儘管我們都同意一個好人應具備的品質:誠實、尊重他人、寬容、慷慨,但實際上每個家庭側重的不盡相同。

最重要的你要考慮到,你希望你的孩子學到怎樣的價值觀,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部分。

為什麼要這樣做?

現在的孩子被外界大量不好的訊息所影響,像什麼成年人很虛偽,及時享樂……所以,我們要時常將我們認為正確的資訊傳遞給孩子,以免他們在良莠不齊的社會中迷失了方向。

如何做到這一點?

按你的價值觀排列你的教育方式,假如你試圖向孩子傳遞一種家庭成員間應有一種互相照顧的責任感。請在為孩子做了些瑣碎小事就予以獎勵之前深思一下。

最後,孩子會將我們的價值觀逐漸演變成他們自己的價值觀。這就完成了我們的目標——將對孩子的教育變成孩子的自我約束。(來源:搜狐)

所以,當他把一件事做得很棒時,多給些鼓勵和贊許,這會激勵孩子下次做的更出色。

另外,如果有其他人對孩子的良好行為大加讚賞,建議父母應將這些表揚轉達給孩子們,這會讓他感到驕傲,並且這些表揚會比父母對他們的贊許在他們的腦海裡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如何做到這一點?

你不必因為孩子說個請字就大加贊許,但是表揚他的時候應該更具體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說:“做得好”。而應該說:“今天你的衣服很整潔、乾淨,非常好。”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什麼樣的行為你會表揚他,以及原因是什麼。

表揚就是表揚,避免在表揚中添加任何附加的話,說出類似:“你把房間收拾得很整潔,為什麼你不能每天都做到呢?”這種貌似表揚實為批語的話沒有什麼好處。

·管教良方4: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 

大喊大叫、摔門、態度粗暴,不是只有孩子才會犯錯誤。很少有父母可以誇口說自己在管教孩子時從沒失控過,我們多數都會在事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

失控的怒火會影響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如果總是大喊大叫,孩子學不到什麼。相反,一旦他習慣了你的這種方式之後,會將你的話當作耳邊風,慢慢就會變成,你的批評或表揚他都聽不進去了。

為什麼要這樣做?

用冷靜的頭腦對孩子進行管教,會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教導是客觀公正的,並且,他也願意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做到你對他的要求。

如何做到這一點?

想好今後在你將要發怒的時候怎樣使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從1數到10,或是深呼吸幾次,亦或是走開一會兒。但如果這些方法仍無濟於事,最終你還是失控地對孩子發了脾氣,記住事後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訴他,你也是人,也會犯錯,但你能承認並改正錯誤。

·管教良方5:說明後果

孩子們經常在認為後果就是懲罰的同義詞的誤解中長大,後果這詞已經被理解為如果你不停止做這事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告訴孩子,後果:就是任何一種行為的結果--懲罰或是獎勵。

為什麼要這樣做?

給孩子加深這種原因和結果的觀念:做什麼事情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這樣會教給孩子一種責任感。告訴孩子:如果你不幫我,我就要自己做更多的事。那我就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了。

如何做到這一點?

養成一種習慣,在對孩子提出要求之後向他解釋一下原因,並偶爾對他的行為給予獎勵。譬如,在去冰激淋店的路上,你可以說:今天你表現很不錯,我想請你吃點東西。當必須要採取懲罰措施的時候,將其與導致這種懲罰結果的行為連結在一起,例如,你6歲的兒子欺負了別人,你可以取消他晚上看動畫片的特權,這樣他就知道,如果他再向別人表現出攻擊性,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管教良方6:講明你的價值觀 

在糾正孩子錯誤行為中,你最重要的任務是將一個好孩子撫養長大成為一個好人。儘管我們都同意一個好人應具備的品質:誠實、尊重他人、寬容、慷慨,但實際上每個家庭側重的不盡相同。

最重要的你要考慮到,你希望你的孩子學到怎樣的價值觀,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部分。

為什麼要這樣做?

現在的孩子被外界大量不好的訊息所影響,像什麼成年人很虛偽,及時享樂……所以,我們要時常將我們認為正確的資訊傳遞給孩子,以免他們在良莠不齊的社會中迷失了方向。

如何做到這一點?

按你的價值觀排列你的教育方式,假如你試圖向孩子傳遞一種家庭成員間應有一種互相照顧的責任感。請在為孩子做了些瑣碎小事就予以獎勵之前深思一下。

最後,孩子會將我們的價值觀逐漸演變成他們自己的價值觀。這就完成了我們的目標——將對孩子的教育變成孩子的自我約束。(來源:搜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