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才,常由父親一手造就

俗話說, 母愛如水, 父愛如山。 當母親含辛茹苦地照顧我們時, 父親也在努力地扮演著上帝賦予他的溫柔角色。 多少年來, 人們在歌頌和讚美母親的同時, 並沒有忘記父親的偉大。

父母角色對寶寶的影響

孩子出生後接觸的第一個社會是家庭,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是他的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天才常由父親一手造就”這句話雖然說的絕對了點, 但從父母的心理差異和育兒特點看, 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家教中我們發現:父親比母親更理解孩子, 對孩子培養目標更明確,

Advertisiment
更實際, 要求更嚴格, 方法更適宜, 更有利孩子的發展。 ……父親決定孩子成功與否

有研究顯示:父親對寶寶的數理邏輯能力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 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寶寶, 數學成績佳。 相比之下, 與母親常在一起的寶寶, 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對新事物的興趣上, 更擅長和人交往。

事實上, 父愛對寶寶的影響遠不止于智力, 還涉及體格、情感、性格等方面。 父親對孩子的愛、關心、照顧, 情緒的感染, 以至父親的一舉一動, 一怒一笑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獨特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面, 與父親接觸少的寶寶, 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會落後些, 並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不強、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

Advertisiment
表現為憂慮、多動、有依賴性, 被專家稱為“缺少父親綜合症”。 ……父愛是造就天才的關鍵

因此, 在家庭裡應提倡加大父親與孩子交往的力度, 父親再忙, 也要抽出時間多與孩子接觸, 從嬰兒早期父親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 滿足孩子情感的需求, 為孩子的體能、智力、社會性的發展創造條件。

由於母親的角色主要是養育寶寶, 因此日常生活中寶寶和媽媽更容易親近些。 父親和寶寶的融洽交流除了日常生活的照料之外, 父親還是寶寶在瞭解、探索周圍世界過程中的“意外驚喜”。

父親被認為對寶寶的一生有下列影響:

•父親跟母親是不同的;

•父親更愛與寶寶玩鬧;

•父親對寶寶的推動作用更大;

•父親使用的語言更複雜;

Advertisiment

•父親對寶寶的約束更多;

•父親使寶寶更社會化, 為他走進現實世界做準備;

•介紹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

•父親支持妻子;

•幫助寶寶發揮潛能。

從這些描述可以看出, 父親在寶寶個性形成和行為塑造方面確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要在爸爸身上得到什麼

根據調查, 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品質是在他們的父親那裡的。 用孩子的話說有16種品質對爸爸來說很重要:

•認真對待我們如同我們對待自己

•為了我們做個有同情心的建議者

•向我們顯示你愛我們且是真誠的愛

•向我們提供安全和保護

•相信我們和信任我們

•處事俐落和不做工作狂

•接受我們為獨立的個體

•尊重我們的權利和我們的意見

•向我們展示你有幽默感

Advertisiment

•確信擁有希望

•與我們一致

•記住做什麼事像是一個孩子做的

•承認你的錯誤且不要做個十全十美的人

•允許我們犯自己的錯誤

•要輕鬆愉快

•在我們面前不要議論媽媽

爸爸育兒小測試

1.妻子一整天不在家, 自己也能照顧寶寶。 ……父親上崗證, 你拿到了嗎

2.夜裡寶寶哭鬧, 爸爸會主動起來哄寶寶。

3.週末帶寶寶出去玩。

4.能說出寶寶最喜歡的玩具、最愛的食物、最興奮的遊戲。

5.為寶寶洗澡的時間超過3次。

6.下班立即回家照顧寶寶。

7.不管多麼累, 妻子忙著做家務時, 能主動照顧寶寶。

8.每天照看寶寶的時間超過2小時。

9.常和妻子一起看育兒雜誌。

10.能給寶寶換有大便的尿布。
11.能為寶寶做一兩樣飯食。

12.寶寶哭的時候, 5分鐘內能哄好寶寶。

Advertisiment

13.能正確說出寶寶的喝奶量。 ……忙碌父親的育兒獨家妙招

14.走路時, 看到和自己寶寶差不多大的孩子, 會去詢問孩子的情況。

15.認為養育寶寶時, 丈夫與妻子應各負一半責任。

符合第1-3條的爸爸:能夠幫助妻子照顧寶寶, 是個好的開始, 可以逐步更多的參與撫育寶寶的工作。 爭取每天照顧寶寶的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

符合第4-7條的爸爸:對寶寶日常生活的瞭解正在增進中, 更多地抱抱寶寶、和妻子一起和寶寶做聲音的交流, 嘗試和妻子分擔養育工作。

符合第8-12條的爸爸:開始成為妻子照顧寶寶的好幫手, 分擔了妻子的養育工作。 ……把好老公教導成好爸爸

符合第13-15條的爸爸:是個全心投入養育寶寶的好爸爸, 但要注意在與妻子分擔養育工作的時候, 不要冷落了對妻子的關照。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地“模範父親”的故事。
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無聞,但培養出了揚名天下的人才;有的則自己就是世界名人,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頗有一套。不管這些故事是令人感動或給人以啟發,它們都真實地再現了父親對孩子深沉的關愛,顯示了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力!

達•芬奇的父親:充分發展孩子的興趣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父親,他培養孩子的信條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6歲那年,達•芬奇上學了,在學校裡學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回家後,達•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決定培養他在這方面的才華。
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達•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甚至敢專門畫畫恐嚇老爸。一次,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在盾牌上畫了一個兩眼冒火、鼻孔生煙,看起來十分可怕的女妖頭。為了把父親嚇一跳,他還關緊窗戶,只讓一縷光線照到女妖頭的臉上。後來,父親一進家就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可是等達•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他竟然也沒有責備兒子。

16歲那年,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裡學畫畫。在維羅奇奧的指導下,達•芬奇刻苦學習,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終於成為一代大畫家。

莫札特的父親:不惜放棄工作培養孩子

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小時侯被無數人譽為“神童”,他的許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樂中經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但是,莫札特有如此成就是與他父親的精心培養密切相關的。

莫札特3歲時,父親就發現他經常靜靜地坐在一邊,很有興趣地看姐姐練琴,於是就開始對他進行啟蒙教育。在父親的指導下,莫札特5歲就開始創作短曲,6歲時創作鋼琴協奏曲。後來,為了更好地培養他,父親甚至放棄了在宮廷裡當樂師的工作,將全部精力用在莫札特身上。……好爸爸:優雅老爸標準配置

可以說,沒有父親那份執著的精神、嚴格的要求和深厚的關愛,是無法造就莫札特這樣一位元音樂大師的。
安徒生的父親:窮鞋匠培養出大作家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島上一個叫奧塞登的小城鎮上,那裡有不少貴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親只是個窮鞋匠,母親是個洗衣婦。
貴族地主們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從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親對此非常氣憤,但一點也沒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輕鬆地對安徒生說:“孩子,別人不跟你玩,爸爸來陪你玩吧!”

父親親自把安徒生簡陋的房間佈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牆上掛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父親還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時則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

為了豐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親還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衝直撞的貴族等人的生活,這些經歷為安徒生以後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等童話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列夫•托爾斯泰:用鵝毛筆為孩子讀物描圖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十分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常常抽時間給孩子們講故事、繪畫,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托爾斯泰從不給孩子強行灌輸知識,而是根據孩子們的愛好和興趣為他們服務。有一段時間,孩子們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很感興趣,托爾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講給他們聽。

後來,他發現《環球旅遊80天》這本書沒有插圖,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故事情節,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鵝毛筆親自為該書描制插圖。托爾斯泰的時間是寶貴的,但是他認為,把時間花在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方面是值得的。

約翰•D•洛克菲勒:鍛煉身體與遊歷世界

在19世紀時,洛克菲勒家族事業的創始人約翰.D.洛克菲勒只是一個週薪7美元的打工仔,但他通過個人奮鬥最後創建了標準石油公司。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方面,他制訂了許多嚴格的“措施”。

約翰•D•洛克菲勒常常和孩子強調鍛煉身體的重要,兒子上學時,他讓兒子滑著旱冰經過中央公園到林肯學校,家庭司機只是開著車跟在後面。

另外,洛克菲勒家族很注重到世界各地遊歷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母、帶著家庭教師和一大堆行李,開始飛越美國大陸、歐洲、北非等地。這種教育增強了孩子們認識社會多元化和準確把握社會常理的能力,為以後確立人生目標起到很好的啟發作用。

蓋茨的父親:讓孩子從小懂得憑本事掙錢

世界軟體業巨頭——微軟公司的老總比爾•蓋茨出身於美國西雅圖一個富裕的律師家庭,他父親威廉很注重從小培養他“憑本事打拼”的意識。……培養財商造就快人生

威廉說:“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賺錢,並且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信心和幹勁。”蓋茨幫家裡做事,父親總是給予一點小報酬,以此激發他的熱情,讓他懂得工作是通往幸福的臺階。威廉表示,這樣做可以讓孩子瞭解現實社會和外部世界,也可以讓孩子瞭解大家一起勞動,一起追求同一目標的快樂。

上私立高中時,蓋茨就和朋友一起開發了計算市內交通量的軟體,並在競爭中取勝,簽訂了一份數額不小的合同。後來,學校的負責人雇用他們編制教學計畫,蓋茨還與人合作,編寫了企業的工資系統用的程式。威廉誇獎說“蓋茨是通過勞動獲取報酬的。”

他信:泰國總理千金去麥當勞打工

泰國總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國華裔,也是東南亞著名的“電信大亨”,家裡十分富裕。但是,現年55歲的他信對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相當嚴格,甚至主動要求孩子出去“受苦”,長經驗、長見識。

2004年3月,他信的小女兒貝東丹高考結束後,他信把女兒送到曼谷一家麥當勞餐廳打工,貝東丹一時間成為泰國媒體關注的焦點。他信說:“我就是想讓她有這個經歷,讓她瞭解生活,從而能更快地適應工作,適應社會,並培養責任感。”

編後:以上故事告訴我們父愛是造就天才的關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愛和母愛有著各自不同的影響作用。母愛可使子女身體和情感得到健康的發展,父愛的功能則表現在教會孩子怎樣應付和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人生問題,母愛代表著人性和社會生活情感方面,父愛則往往象徵著事業、思想、秩序、冒險和奮鬥,代表的是理性方面,其主要表現在對孩子成就感的培養上,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也與父親有關,椐有關機構調查表明,如果有一個好的父親,則孩子在數學和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高,在人際關係上會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較強,很容易與人相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愛遠遠勝過母愛。所以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時兼具了父愛和母愛兩方面的內容。現在較為普遍的問題是,一些做父親的往往忽視甚至放棄自己的教育責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嚴重不足。這樣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謂的“偏陰性格”,即脆弱、膽小、多愁善感、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父親應“親臨”教育第一線,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適應現實世界和未來社會。

有人說“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教師”,我想提醒所有的父親:孩子的成長、天才的培養,父親絕不能走開!想瞭解更多有關爸爸的育兒話題嗎,進入搜狐母嬰“爸爸論壇”社區和更多的網友交流經驗吧!

不要冷落了對妻子的關照。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地“模範父親”的故事。
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無聞,但培養出了揚名天下的人才;有的則自己就是世界名人,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頗有一套。不管這些故事是令人感動或給人以啟發,它們都真實地再現了父親對孩子深沉的關愛,顯示了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力!

達•芬奇的父親:充分發展孩子的興趣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父親,他培養孩子的信條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6歲那年,達•芬奇上學了,在學校裡學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回家後,達•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決定培養他在這方面的才華。
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達•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甚至敢專門畫畫恐嚇老爸。一次,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在盾牌上畫了一個兩眼冒火、鼻孔生煙,看起來十分可怕的女妖頭。為了把父親嚇一跳,他還關緊窗戶,只讓一縷光線照到女妖頭的臉上。後來,父親一進家就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可是等達•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他竟然也沒有責備兒子。

16歲那年,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裡學畫畫。在維羅奇奧的指導下,達•芬奇刻苦學習,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終於成為一代大畫家。

莫札特的父親:不惜放棄工作培養孩子

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小時侯被無數人譽為“神童”,他的許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樂中經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但是,莫札特有如此成就是與他父親的精心培養密切相關的。

莫札特3歲時,父親就發現他經常靜靜地坐在一邊,很有興趣地看姐姐練琴,於是就開始對他進行啟蒙教育。在父親的指導下,莫札特5歲就開始創作短曲,6歲時創作鋼琴協奏曲。後來,為了更好地培養他,父親甚至放棄了在宮廷裡當樂師的工作,將全部精力用在莫札特身上。……好爸爸:優雅老爸標準配置

可以說,沒有父親那份執著的精神、嚴格的要求和深厚的關愛,是無法造就莫札特這樣一位元音樂大師的。
安徒生的父親:窮鞋匠培養出大作家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島上一個叫奧塞登的小城鎮上,那裡有不少貴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親只是個窮鞋匠,母親是個洗衣婦。
貴族地主們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從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親對此非常氣憤,但一點也沒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輕鬆地對安徒生說:“孩子,別人不跟你玩,爸爸來陪你玩吧!”

父親親自把安徒生簡陋的房間佈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牆上掛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父親還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時則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

為了豐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親還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衝直撞的貴族等人的生活,這些經歷為安徒生以後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等童話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列夫•托爾斯泰:用鵝毛筆為孩子讀物描圖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十分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常常抽時間給孩子們講故事、繪畫,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托爾斯泰從不給孩子強行灌輸知識,而是根據孩子們的愛好和興趣為他們服務。有一段時間,孩子們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很感興趣,托爾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講給他們聽。

後來,他發現《環球旅遊80天》這本書沒有插圖,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故事情節,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鵝毛筆親自為該書描制插圖。托爾斯泰的時間是寶貴的,但是他認為,把時間花在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方面是值得的。

約翰•D•洛克菲勒:鍛煉身體與遊歷世界

在19世紀時,洛克菲勒家族事業的創始人約翰.D.洛克菲勒只是一個週薪7美元的打工仔,但他通過個人奮鬥最後創建了標準石油公司。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方面,他制訂了許多嚴格的“措施”。

約翰•D•洛克菲勒常常和孩子強調鍛煉身體的重要,兒子上學時,他讓兒子滑著旱冰經過中央公園到林肯學校,家庭司機只是開著車跟在後面。

另外,洛克菲勒家族很注重到世界各地遊歷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母、帶著家庭教師和一大堆行李,開始飛越美國大陸、歐洲、北非等地。這種教育增強了孩子們認識社會多元化和準確把握社會常理的能力,為以後確立人生目標起到很好的啟發作用。

蓋茨的父親:讓孩子從小懂得憑本事掙錢

世界軟體業巨頭——微軟公司的老總比爾•蓋茨出身於美國西雅圖一個富裕的律師家庭,他父親威廉很注重從小培養他“憑本事打拼”的意識。……培養財商造就快人生

威廉說:“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賺錢,並且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信心和幹勁。”蓋茨幫家裡做事,父親總是給予一點小報酬,以此激發他的熱情,讓他懂得工作是通往幸福的臺階。威廉表示,這樣做可以讓孩子瞭解現實社會和外部世界,也可以讓孩子瞭解大家一起勞動,一起追求同一目標的快樂。

上私立高中時,蓋茨就和朋友一起開發了計算市內交通量的軟體,並在競爭中取勝,簽訂了一份數額不小的合同。後來,學校的負責人雇用他們編制教學計畫,蓋茨還與人合作,編寫了企業的工資系統用的程式。威廉誇獎說“蓋茨是通過勞動獲取報酬的。”

他信:泰國總理千金去麥當勞打工

泰國總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國華裔,也是東南亞著名的“電信大亨”,家裡十分富裕。但是,現年55歲的他信對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相當嚴格,甚至主動要求孩子出去“受苦”,長經驗、長見識。

2004年3月,他信的小女兒貝東丹高考結束後,他信把女兒送到曼谷一家麥當勞餐廳打工,貝東丹一時間成為泰國媒體關注的焦點。他信說:“我就是想讓她有這個經歷,讓她瞭解生活,從而能更快地適應工作,適應社會,並培養責任感。”

編後:以上故事告訴我們父愛是造就天才的關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愛和母愛有著各自不同的影響作用。母愛可使子女身體和情感得到健康的發展,父愛的功能則表現在教會孩子怎樣應付和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人生問題,母愛代表著人性和社會生活情感方面,父愛則往往象徵著事業、思想、秩序、冒險和奮鬥,代表的是理性方面,其主要表現在對孩子成就感的培養上,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也與父親有關,椐有關機構調查表明,如果有一個好的父親,則孩子在數學和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高,在人際關係上會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較強,很容易與人相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愛遠遠勝過母愛。所以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時兼具了父愛和母愛兩方面的內容。現在較為普遍的問題是,一些做父親的往往忽視甚至放棄自己的教育責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嚴重不足。這樣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謂的“偏陰性格”,即脆弱、膽小、多愁善感、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父親應“親臨”教育第一線,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適應現實世界和未來社會。

有人說“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教師”,我想提醒所有的父親:孩子的成長、天才的培養,父親絕不能走開!想瞭解更多有關爸爸的育兒話題嗎,進入搜狐母嬰“爸爸論壇”社區和更多的網友交流經驗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