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懂事的孩子 大多活得不幸福

育兒知識說, 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 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

 

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 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 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
而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懂事, 往往就是與“委屈”和“不快樂”的經歷聯繫起來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卻不是每個人都有“嘴裡的零食, 手裡的漫畫, 心裡初戀的童年”;更多的人, 擁有的只是“耳邊的教訓, 手裡的習題, 心裡委屈的童年”。
《請回答1988》中, 有一句臺詞: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
Advertisiment
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 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懂事的孩子, 也只是個孩子。
其實, 小孩子的“懂事”, 就是他們照顧大人的方式:不爭不搶, 不哭不鬧, 不給大人添麻煩。
可是, 一些麻木的大人, 卻把這些孩子的“懂事”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忽略他們內心的脆弱, 無視他們偶爾流露的孩子氣的任性要求, 扼殺他們敢想又不敢求的渴望, 不懂他們想要靠近卻又舉步維艱的躊躇。
說來可笑, 嬌縱有人疼, 懂事遭雷劈, 太懂事的孩子真的沒糖吃。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小時候摔跤, 總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 有就哭, 沒有就爬起來;長大後, 遇到不開心的事, 也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 有就爬起來, 沒有就哭。
小孩就是應該這樣,
Advertisiment
想哭就哭, 想笑就笑, 好奇了就去探索, 喜歡就大膽去爭取, 不怕出錯, 敢於堅持自己的主張, 不必小心翼翼討好大人, 偽裝自己。
父母就是孩子通向社會的演練場, 如果在父母前面, 孩子都畏首畏尾、謹小慎微, 不敢出一丁點兒錯, 那在社會中, 他們很難自信獨立。
蔡康永說: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 讓他變成他自己, 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
願你能吃糖也會要糖, 能獨立戰鬥也有人依靠, 會照顧他人也善待自己, 能換位思考也堅持內心。
願你們只懂該懂的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