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傳統“重男輕女”及“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的觀念影響, 還是有部分的家庭會非常希望有個男孩傳宗接代, 尤其是家中有上一代爸媽的家庭, 對於下一代生男生女的事情更是十分在意, 而一旦與期望不符, 便很容易地給予了子女無形的壓力, 嚴重者更會帶給子女教導孩子時的不良影響, 而“異性打扮”便是可能表現出的一種偏差教養方式。
除了女孩被打扮成男孩的裝扮, 有些家庭也會因為渴望生個女孩, 而把男孩打扮成女孩的樣子, 專家表示, 如果爸媽只是偶爾給小孩作“異性打扮”, 對小孩的性別認同,
Advertisiment
舉例來說, 有性別認同問題的男孩子, 會喜歡穿女生的衣服, 他也會認同周遭的女性, 他覺得當女生, 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和讚賞;還有些人會把這種矛盾表現在角色扮演的層面上, 做異性所做的事, 而且會用夢境來表現幻想, 例如, 小男孩會夢到自己是女孩, 並且享受各種當女孩的好處。
性別認同形成的過程
“媽媽,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那麼媽媽是男生還是女生呢?”, 大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問題,
Advertisiment
但是到了四、五歲時, 孩子因為漸漸地有了與其它孩子相處的經驗, 因此也有了自己的性別與其它孩子不同的“抽象性”思考概念, 並且會開始好奇地去探索關於性別的種種問題。
到底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形成性別的?每一個人, 都必須要經過性別形成的過程, 以致于可以發展成一個健康的性別。
世界對於成長的孩子而言, 每天都是充滿新鮮感的, 孩子隨時都通過觀察周遭的事物, 來建立自我的認知結構,
Advertisiment
爸媽常常藉由一起洗澡的過程, 來告訴孩子性別的事情, 通常在性別認同形成的過程, 男孩會藉由認同爸爸, 而女孩則會藉由認同媽媽, 進而通過學習, 來逐步地建立起自我的性別特質。
因此, 有些學者也指出, 如果爸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因為某些因素, 而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 或是給予孩子不當的管教, 孩子便有可能會因此把投射在爸媽身上的反感, 轉化成為對於某種性別的偏差態度。
針對此點, 專家也表示, 其實爸媽並不特別需要與自己同性別的孩子做更長時間的相處與陪伴, 只要爸媽之間的相處關係是和諧健康的,
Advertisiment
性別與性向
性別(sex)
1.強調男女差別的生物性, 主要從男女生☆禁☆殖☆禁☆器官的差異性出發。
2.對於男女之間的區分是屬於“先天效果”的影響。
性向(gender)
1.通過社會文化來決定性別角色的內容, 是一種社會建構的結果。
2.經由社會對兩性的鼓勵、期待與教導, 區別出男性與女性, 這是“後天效果”的影響。
性別角色與性別認同
性別角色(sex role)
1.經常與性向角色(gender role)混為一談, 或被視為相同的意義。
2.指一種對兩性之行為或活動模式的期待, 是社會對個人所期待的性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