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氣溫仍較高, 加之時有陰雨, 濕度偏高, 因此依然較悶熱, 易出現“秋老虎”, 因此此時還不宜急於進補。 而白露之後, 雨水漸少, 天氣乾燥, 晝熱夜涼, 尤易患病, 也不是最佳的進補時機。 秋季進補一般認為在“寒露”之後最佳。 所以對於多數人來說, “十一”之後進補為最佳。
秋季分初秋、仲秋和晚秋三個階段, 不同階段進補也不同。
初秋養生, 清補為上建議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的食物或藥物, 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後遺症”, 並調理脾胃功能, 為仲、晚秋乃至冬季進補奠定基礎。 如潤肺生津的木耳、補而不滯的山藥、潤腸養發的芝麻、清心潤肺的百合等。
Advertisiment
所謂“和”是指所食食品的性味不能大熱大寒、大辛大鹹, 相互之間應協調和諧。 另外, 飲食應走中庸之道, 如飲食時間、饑飽、寒熱等要適當, 飲食要定時, 一日三餐不能忽早忽晚, 飲食量不能忽多忽少。 俗話說“飯後留一口, 活到九十九”、“飯吃八成飽, 病痛不找我”說的就是飲食不能過飽。
晚秋養生, 益氣散寒晚秋是接近冬季的月份, 可以說陣陣北風陣陣寒, 因肺主氣, 又為嬌髒, 很容易受到外邪而致虛, 故養生時應注意吃些益氣散寒的食品。 在加強營養, 增加食物熱量的同時, 要注意少食性味寒涼的食品, 並忌生冷。 為預防冬季呼吸系統疾病的產生, 除選用具有補肺益氣功效的食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