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人緩解失眠的按摩手法(圖)

失眠, 中醫稱之為"不寐"或"不得眠",是以無法入睡或者無法保持睡眠狀態, 導致睡眠品質下降為特徵的一種病症, 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lMS)。 主要表現為各種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難, 深度睡眠時間過短, 易醒, 多夢, 醒後疲憊嚴重等症狀。

專家認為, 人體進入睡眠在於陰氣, 陰氣盛則目閉安臥, 而人體的陰氣又為心神所控制, 神安則人體容易進入睡眠。 情緒起伏較大時, 如大喜、大悲、大怒皆可影響心神。 此外, 氣、血、陰液等濡養器官的精微物質匱乏時, 亦可造成心神渙散或心神不定, 使入夜陰氣難盛, 臥而難眠。

Advertisiment
現代醫學的神經衰弱、貧血等引起的失眠, 可按本病的灸法治療。

臨床表現為夜臥難以入睡, 或睡時易醒, 醒後難再入睡, 睡中多夢, 可伴有心悸、心神不安、腰膝酸軟、心下脹滿、頭暈目眩、噯氣不舒等症狀。

根據具體臨床症狀灸療如下:

一、陰虛火旺

(一)症狀

心煩難以入睡, 頭暈耳鳴, 煩熱盜汗, 咽幹口渴, 腰膝酸軟, 或伴有遺精滑精, 月經不調症狀, 舌紅舌體尖小少苔。

(二)治法

灸療取穴

神門、太溪、三陰☆禁☆交、大陵

(2)定位

神門:仰掌, 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內側)端, 尺側腕屈肌的橈側凹陷處。

太溪:足內側, 內踝後方, 內踝尖與跟腱的凹陷處。

三陰☆禁☆交:小腿內側, 足內踝尖上3寸, 脛骨內側後方。

大陵:在前臂內側腕橫紋中點處, 兩條肌腱之間。

(3)用"穴位灸"治療:8天一個療程,

Advertisiment
每日每穴一次, 每次4小時, 共用3-5個療程。 使用穴位灸時, 先用適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 待艾液吸幹後再貼牢穴位灸。

二、氣血兩虛

(一)症狀

夜間失眠, 或多夢, 或入睡後易醒, 醒後難再入睡, 伴有心悸、健忘、困倦、乏力、食欲差、泄瀉、面色萎黃等症狀, 舌質淡紅, 苔薄白。

(二)治法

灸療取穴

脾俞、心俞、神門、足三裡

(2)定位

脾俞:在背部,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兩側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 第五胸椎棘突下, 兩側旁開1_5寸。

神門:仰掌, 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內側)端, 尺側腕屈肌的橈側凹陷處。

足三裡:小腿前外側, 犢鼻下(膝蓋骨下緣)3寸, 距脛骨前緣約一橫指。

(3)用"穴位灸"治療:每次4小時, 每日或隔日1次, 臨睡前半小時施灸, 10次為1個療程。

三、胃氣不和

(一)症狀

Advertisiment

失眠, 心下及脘腹感覺脹滿或脹痛, 時有噁心嘔吐, 噯腐吞酸, 大便臭穢, 或便秘腹痛, 舌苔黃膩。

(二)治法

灸療取穴

中脘、豐隆、足三裡、公孫

(2)定位

中脘:在腹部, 前正中線上, 臍上.4寸處。

豐隆:小腿前外側, 外踝尖向上數8寸, 距脛骨前緣2寸。

足三裡:小腿前外側, 犢鼻下(膝蓋骨下緣)3寸, 距脛骨前緣約一橫指。

公孫:在足內側緣, 第一蹠骨(即足大趾後方與其相連的最長的一段骨頭)基底前下方。

(3)用"穴位灸"治療:使用穴位灸時, 先用適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 待艾液吸幹後再貼牢穴位灸。 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 每日1次, 每次4小時, 灸至腹部不適感消失、大便正常後再鞏固灸5-7次。

四、痰熱內擾

(一)症狀

心煩失眠, 口苦痰多, 頭重目眩, 胸悶噁心,

Advertisiment
噯氣喘咳, 舌紅苔黃膩。

(二)治法

灸療取穴

神門、豐隆、陰陵泉、築賓

(2)定位

神門:仰掌, 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內側)端, 尺側腕屈肌的橈側凹陷處。

豐隆:腿前外側, 外踝尖向上數8寸, 距脛骨前緣2寸。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 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從踝關節後方, 沿骨的邊緣向上推行至盡頭處即是穴位)。

築賓:在小腿內側面, 內踝尖上5寸, 小腿腓腸肌肌腹(小腿用力時可見明顯的輪廓)下端處。

(3)用"穴位灸"治療:每日每穴一次, 每次4小時, 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 10次為1個療程, 灸至睡眠改善為止。

使用穴位灸時, 先用適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 待艾液吸幹後再貼牢穴位灸。

五、對症治療

失眠常伴有心悸、心神不安、腹脹等症狀, 臨床可以根據伴隨症狀加用以下方法。

Advertisiment

(一)心悸

灸療取穴

內關、膻中

(2)定位

內關:在前臂內側, 腕橫紋上2寸, 兩骨之間凹陷處.

膻中:在胸部, 兩乳☆禁☆頭連線中點處。

(3)用"穴位灸"治療:, 每次4小時, 以局部紅暈溫熱為度, 每日1次。 使用穴位灸時, 先用適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 待艾液吸幹後再貼牢穴位灸。

(二)心神不安

灸療取穴

穴百會、神闕

(2)定位

百會;在頭頂部, 正中線上, 兩耳尖連線中點, 或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

神闕:在腹部, 前正中線上, 肚臍凹陷處。

(3)用"穴位灸"治療:每日每穴一次, 每次4小時, 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 每日1次。

使用穴位灸時, 先用適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 待艾液吸幹後再貼牢穴位灸。

(三)腹脹

灸療取穴

中脘、天樞

(2)定位

中脘:在腹部, 前正中線上, 臍上4寸處。

天樞:在腹部,肚臍兩側旁開2寸。

(3)用"穴位灸"治療:每日每穴一次,每次4小時每穴15分鐘,以局部紅暈溫熱為宜,使用穴位灸時,先用適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待艾液吸幹後再貼牢穴位灸。

注意事項

·睡前儘量避免進行情緒激動的活動,如觀看內容激烈的影片、聽搖滾樂等,可自我按摩或叫家人按摩以放鬆全身,睡前用熱水泡腳,刺激足底穴位,促進血液迴圈,改善睡眠。

·患者可配合中藥內服調理,以增強效果。

·痰熱及陰虛患者忌食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

天樞:在腹部,肚臍兩側旁開2寸。

(3)用"穴位灸"治療:每日每穴一次,每次4小時每穴15分鐘,以局部紅暈溫熱為宜,使用穴位灸時,先用適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待艾液吸幹後再貼牢穴位灸。

注意事項

·睡前儘量避免進行情緒激動的活動,如觀看內容激烈的影片、聽搖滾樂等,可自我按摩或叫家人按摩以放鬆全身,睡前用熱水泡腳,刺激足底穴位,促進血液迴圈,改善睡眠。

·患者可配合中藥內服調理,以增強效果。

·痰熱及陰虛患者忌食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