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兒三歲還不會說話!就是因為爸媽太愛幹這事!

寶貝為何不開口?

口齒不清、說話打結不流利、眼睛不看人也不會用手勢表示意思意味著什麼?

從小保姆帶, 爸媽互動少

3歲美美被確診為語言發育障礙

浙大兒院保健科邵潔主任每次門診, 約三分之一的家長是為孩子說話問題而來, 整個科室每年診治的與言語和語言發育相關的患者達數千例。

幾天前, 邵潔主任門診來了一位小患者美美。 美美家經濟條件好, 爸媽工作比較忙, 她由保姆一手帶大。

爸媽下班回到家, 雖然和美美在一起, 但習慣各自玩ipad或手機, 互動少。 3歲的美美至今還不會喊爸媽,

Advertisiment
結果, 美美就有語言發育障礙。

“一般來說, 1歲以內是前語言階段, 嬰兒以非詞彙性的交流為主, 主要是發聲、發音和姿勢語言的發展;1~3歲是早期語言階段, 是口語發育的關鍵期。 自孩子出生後父母就要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 多和孩子說話, 並配上手勢、動作和表情。 ”邵潔主任說, 一些家長常認為孩子開口晚很正常, 雖然, 70~80%“晚開口”今後仍發育正常, 但一小部分“晚開口”是發育障礙的早期徵象, 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邵主任強調一個概念:優質的親子共處時間。 拿美美一家來說, 她的爸媽下班雖然和美美呆在一起, 但各自玩Ipad, 相處時間的品質並不高。 “優質的共處時間, 是指家長在一天中空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 對孩子的需求做出恰當的反應,

Advertisiment
逗孩子笑和孩子說話, 一起讀一本書或唱歌, 多進行互動, 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

孩子有語言發育障礙

要及時找到病因

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障礙, 要及時找到病因, 比如聽力障礙、智力低下, 否則會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邵潔主任根據多年來的經驗, 總結了以下幾條, 家長一定要重視。

一、耳朵“生病”了。 小兒學話, 首先得聽見聲音才能逐漸模仿發聲、發音, 並理解語言, 再開口說話。 聽不見, 一切無從談起。 另外, 聽力講“敏銳度”, 聽得見不代表聽得清。 聽不清, 就會造成語言發育落後、構音障礙。

二、大腦發育不正常。 腦損傷、智力低下, 常伴有語言發育障礙。

三、口腔的舌、唇、齒及下頜等運動或配合有問題。 鼻腔、口腔共鳴有問題等,

Advertisiment
都會造成說話口齒不清, 醫生稱之為“言語障礙”或構音障礙, 常說的g、t或g、k不分, 就是這種。

四、語言發育障礙。 由於大腦語言能區發育出了問題, 孩子可能不理解語言, 也可能語言表達能力受損, 表現為沒有完整的句子結構、詞彙少等。 當然, 語言的形成, 還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刺激, 也就是爸媽多和孩子說話。 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刺激, 孩子發展就會慢人一步。

這張語言能力“時間表”

幫孩子來對一對

邵潔主任總結了一份語言發育的“時間表”, 家長們可以對照看看。

2~4個月:能發出“咿呀”發音, 對媽媽的逗笑反應, 會微笑甚至“咯咯“出聲笑。

5~6個月:發音種類明顯增多, 可以發出“d、g”等輔音, 還會尋找並發現聲源。

7~8個月:開始聽懂自己的名字,

Advertisiment
看懂別人的表情, 如媽媽說“不“時。

10個月:逐漸能將語言和動作聯繫起來, 比如聽到“再見”會搖手示意。

11~12個月:會說些有意義的單詞, 比如“爸爸、媽媽”, 會用食指指認常用的物品。

12~18個月:開始能指認自己的五官和身體部位, 說的字或詞逐漸增加。

18~24個月:能聽懂簡單的指令, 能說2個詞以上的短句。

2~3歲:會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如“那是什麼?”, 會說簡單的句子, 如“這是球”, 有一半以上的話能被外人理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