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的雪裡蕻
生長在野外的野臘菜
經過兩天的陰冷, 27日, 襄陽出現了難得的“襄陽藍”, 不少人都出門曬太陽。 然而, 家住高新區的黃阿姨上午曬了會兒太陽後卻“中毒”了, 整個頭部都腫了。 經醫院檢查診斷, 導致其“中毒”的原因竟然是味道鮮美的野臘菜。
28日上午, 在市中心醫院皮膚整形科病房, 記者見到曬太陽後中毒的黃阿姨。 只見她躺在病床上, 打著點滴, 整個頭部腫脹發紫, 明顯大於常人的頭部。
黃阿姨的女兒余女士回憶, 27日上午9時許, 黃阿姨見天氣晴好,
Advertisiment
約一個小時後, 黃阿姨感覺臉和手發麻, 但她並沒有注意。 不料, 到了中午12點多, 她的左臉開始水腫。 家人見狀, 立即將她送到醫院。 在趕往醫院的途中, 黃阿姨的右臉也腫了起來, 整個頭部變大而且發紫, 雙眼同時逐漸開始出現視力模糊。
到市中心醫院後, 醫院皮膚整形科主治醫師向守寶在詳細查問了患者的飲食和病史後, 最終認定為“植物日光性皮炎”, 導致其發病的“元兇”竟然是很多人偏愛的美味——野臘菜。
採訪中, 記者瞭解到, 現在正是野臘菜上市的季節, 其因味美、味鮮、營養豐富, 贏得了眾多市民的青睞, 也有不少市民專門跑到野外採挖。 事發前, 黃阿姨也在野外采了不少,
Advertisiment
無獨有偶。 近日, 環衛工人張女士也遇到了和黃阿姨類似的情況。 10天前的傍晚, 張女士的頸部突然開始起紅斑、水腫, 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元兇竟是早上食的野臘菜。
光敏物質——有了陽光就“燦爛”
為什麼吃了野臘菜, 兩人先後出現中毒反應?向守寶解釋, 野臘菜含有大量光敏物質, 那些過敏性體質或特異性體質人群, 若在食用後又曬太陽, 在光線作用下, 會發生光化學反應, 出現相應過敏症狀。 輕則皮膚發紅, 重則皮膚重度紅腫, 並出現瘙癢、灼痛感, 嚴重的還可導致皮膚壞死等。
類似含有光敏物質的蔬菜還有芹菜、萵苣、油菜、菠菜、莧菜、小白菜等。
Advertisiment
植物性日光性皮炎, 一般是在食用後的1到3天內發病。 早期自覺暴露的皮膚部位如顏面、耳垂、手背, 產生皮膚發緊、灼熱、刺癢或有蟲爬感, 隨後在上述部位出現彌漫性腫脹, 堅實光亮, 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個別人的手背還可能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 同時患者還可出現頭痛、頭暈、低熱、乏力及食欲不振等症狀。
對此, 很多人不淡定了:感光的蔬菜, 還能吃嗎?向守寶醫生介紹, 廣大市民也不用過多擔心, 患者對光敏性食物過敏, 再加上吃完後在太陽下曬, 才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植物性日光性皮炎”完全可以預防, 即人們在吃完蔬菜後注意減少外出,
Advertisiment
專家提醒
路邊的野菜不要采
首先, 路邊的野菜易吸收汽車所排廢氣裡的有害物質, 汞、鉛等重金屬含量較高;其次, 園林部門常在春天對植被施藥防蟲害。 因此路邊、公園生長的野菜上難免會有藥物殘留。
采野菜要儘量選擇日常食用的野菜。 一般來說, 摸上去有刺的野菜不可食用, 口嘗根莖部感覺到麻辣的也不可食用。 另外, 孕婦、幼兒、老人, 以及長期脾胃虛弱、虛寒的人不要輕易食用。
食用野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野菜挖回來或買回來後, 要先在清水中浸泡20-30分鐘, 再洗淨方可蘸醬等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