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性在各教育階段的心理變化

從小學的中、高年級到中學階段, 是人生觀的形成過程。 在小學低年級, 往往是與非的觀念僅’是肯定與否定, 比如1、2年級的女孩, 會說愛打架的男孩是壞孩子, 到了3、4年級, 便會指責打架的男孩。 但是到了初中末期和高中, 會欣賞一些男孩子的武力活動, 尤其是為了某件不公的事而大打出手的男孩, 被女生佩服得不得了, 認為有“男子漢”的氣概。 那麼這是不是說到了高中階段是非觀念就不清楚了呢?不儘然。

雖然在許多測驗中, 都可以看到, 高中學生贊成錯誤觀點的人數比例, 高於初中學生, 而女生則更容易在內心贊成錯誤觀點,

Advertisiment
雖然她們知道測試者認為哪種觀點正確。 這是否說明年齡越大越壞了呢?並非如此。 這是少年人由接受期轉入思考期的表現, 他們對過去接受下來的觀念, 進行“反芻”式的咀嚼和分析, 提出疑問, 並且對自己的分析十分欣賞, 他們對於否定前人的成果持興奮和欣賞心理, 因此, 易於贊成成人們不贊成的觀點。 這個時期的女生, 特別愛提尖銳的問題。

到了大學階段, 又是一個較大的變化, 隨著知識水準的提高, 看問題較為深入和客觀, 世界觀基本上形成, 是非觀念也與社會的要求更接近了。 這個時候, 早已沒有了“小貧丫頭”的種種表現了, 而是熱情、富於幻想、比較穩重, 卻又急於求成了。

總之, 人們的幼兒和兒童時期,

Advertisiment
其心理活動是受父母和老師的制約的。 他們的好行為受到鼓勵和稱讚, 壞行為受到責備和處罰;到了少年和青年時期, 則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制約, 他們在失敗中尋求正確的作法, 在輿論面前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符合社會要求, 就順利, 就成功, 不符合社會要求, 就失敗。 人們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 進行自我教育, 以使自己日趨完美。 這時候, 父母的態度已不是第一位的了, 朋友、團體的態度往往可以左右青年人的行為。 同時, 社會宣傳, 書籍、報刊對他們的影響也日漸增強。 總之, 通過學校生活的全過程, 人慢慢變成了社會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