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性從分泌黏液可以看懷孕避孕

雌激素的刺激可使宮頸產生大量的、水樣的、鹼性和無細胞的宮頸黏液, 伴有明顯的羊齒結晶、拉絲現象和受納精子的性質。 而孕酮抑制宮頸上皮的分泌活動、可產生少量黏性的、含有細胞的黏液, 這種黏液僅有低拉絲現象, 沒有羊齒結晶。 在黃體期, 宮頸黏液黏稠, 而且量少, 精子就很難通過。 宮頸黏液異常, 精子就難以保持正常的活力或正常的運動, 即使男女雙方其他方面沒有任何問題, 也是不易正常懷孕的。

在女性生育期, 宮頸黏液的某些化學成分顯示明顯的週期性變化。 主要區別是排卵期與非排卵期有著極大的不同。

Advertisiment
在正常情況下, 排卵之前宮頸黏液量明顯增加, 排卵時濃度最低, 為水樣、清亮的液體, 由宮頸黏液內的電解質與高分子量的黏蛋白相互作用形成的羊齒結晶達到高峰, 拉絲度、PH值均發生改變;而排卵後則發生相反的變化, 這是孕激素產生的作用。 孕激素與雌激素對宮頸黏液的分泌作用是完全相反的。

每月黏液存在最後一天最易受孕

宮頸黏液是月經週期中激素水準的準確信號, 可孕型黏液首現于外☆禁☆陰, 標誌著可孕期的開始, 外☆禁☆陰有黏液存在的最後一天, 為可孕峰日(最易受孕日), 一般與排卵同步。 可孕峰日後的第四天為不孕期的開始。

外☆禁☆陰有稀薄液時, 女性可感知局部潤濕、滑溜;不然就感到乾燥(無黏液)。

Advertisiment
外☆禁☆陰的感覺是婦女判斷黏液的主要資訊, 當然也可用指尖或手紙接觸外☆禁☆陰, 觀察黏液的存在與否及其性狀, 比如是不是稀薄, 是不是黏稠, 能不能拉絲性等。

可孕期是從外☆禁☆陰潤溫感第l天至外☆禁☆陰潤溫感最後l天再加3天。 週期的其餘日子(除月經期外), 外☆禁☆陰感到乾燥、黏滯, 為不孕期。 不孕期無論乾燥或黏滯, 均應前後無變化(分別指為基本不孕型乾燥及基本不孕型黏滯)。 有時乾燥幾天後出現少量黏稠黏液(黏滯感), 可表示可孕期的臨近或開始, 應按可孕期的規則對待。 可孕型稀薄黏液只在婦女直立時才流至外☆禁☆陰;因此評價外☆禁☆陰黏液應於直立至少30分鐘後進行;早晨起床前的觀察並不可靠, 此時即使感覺不到黏液也不應同房。

Advertisiment
此外, 在排卵前不孕期(早期乾燥日), 以隔天同房隔天評價黏液為宜, 以免將精液或同房時的陰☆禁☆道分泌物誤認為是稀薄的宮頸黏液。 月經期不應同房, 因經血會掩蓋可能提前出現的黏液。

哺乳期及絕經前皆適用此法

青春期、哺乳期及絕經期前均可用宮頸黏液法來判斷可孕期及不孕期, 遵循同樣的黏液規則。 在這些階段, 在長期無黏液後可出現斷續的濾泡發育而出現可孕型黏液。 “青春期時週期不規則”, 在婦齡(有月經的年限)1.1歲時, 一般不排卵, 但可有一定程度的卵泡發育。 婦齡1.5歲時可見排卵, 但黃體期甚短, 只有4到8天, 婦齡5歲時黃體期進一步延長。

婦女哺乳時, 卵巢功能受到抑制, 但即使完全以母乳餵養,

Advertisiment
也不可能長期不排卵。 哺乳婦女最早在產後5周即可懷孕。 95%的哺乳婦女產後首個月經前都曾出現可孕型黏液, 因此也可以借此監測可孕期的來臨。 哺乳婦女因卵巢功能抑制, 可發生退行性陰☆禁☆道炎。 陰☆禁☆道炎的分泌物也甚稀薄, 但呈灰色;且不造成潤滑感, 應與宮頸黏液相區別。

絕經前4.5年月經變得不規則, 生育能力也降低。 35~40歲婦齡者有些週期不排卵, 有些週期是排卵的。 但即便在排卵週期, 黏液甚少, 且可無滑潤感, 拉絲性也不佳, 有些夫妻在此期間同房並不易受孕, 說明這些婦女的黏液狀態與雌激素水準相一致。

這是由於在絕經期前, 雌二醇水準下降而雌酮升高, 故總的雌激素水準甚高而無可孕型黏液。

Advertisiment

只要嚴格按照要求用比林斯排卵法避孕時不但效果比較好, 而且適用於有生育能力婦女的所有生理階段。 此法也可幫助正常或低生育能力夫婦受孕;據介紹, 集中在可孕峰日前、後同房、即75%的婦女可在2.76個週期內懷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