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性月經與排卵及激素調節知識

在青春期前, 卵巢激素的分泌量雖然不大, 但由於下丘腦GnRH神經元對卵巢激素回饋抑制作用的敏感性較高, 而且GnRH神 經元尚未發育成熟, 所以GnRH的分泌很少, 腺垂體FSH與LH分泌以及卵巢的功能也相應處於低水準狀態。

至青春期, 下丘腦GnRH神經元發育成熟, 對卵 巢激素的回饋抑制作用的敏感性也明顯降低, GnRH的分泌增加, FSH和LH分泌也之時差加, 卵巢功能開始活躍, 呈現週期性變化, 表現為卵泡的生長發育、 排卵與黃體形成, 周而復始, 在卵巢甾體激素週期性分泌的影響睛, 子宮內膜發生週期性剝落, 產生流血現象,
Advertisiment
稱為月經(menstruation), 所以女性 生殖週期稱為月經週期(menstrual cycle)。 哺乳動物也有類似週期, 稱為動性週期。
卵巢與子宮的週期性變化, 是在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控下完成的。 卵巢的週期性變化是月經週期形成的基礎。 習慣上將卵巢週期分為卵泡期與黃體期兩個階段。
一、卵泡期
卵泡的生成發育從原始卵泡開始。 人每次月經週期通常只有一個原始卵泡在激素的調控下發育成熟, 原始卵泡經初級卵泡與次 級卵泡期, 最後發育為排卵前卵泡(成熟卵泡)。 原始卵泡發育到初級卵泡的早期, 不受垂體促性腺激素的控制, 其發育取決於卵泡本身的記憶體因素。 到初級卵泡發 育晚期, 顆粒細胞上出現了FSH受體, 內膜細胞上出現了LH受體。 到次級卵泡期,
Advertisiment
顆粒細胞上出現了FSH受體數量進一步增加, FSH在雌激素的協高作用 下, 誘導顆粒細胞出現LH受體, 並隨著卵泡發育成熟, 顆粒細胞與內膜細胞上的LH受體不斷增加。 從初級卵泡發育階段開始, 卵泡接受垂體促性腺激素的控制, 促使其發育成熟。

卵泡期開始時, 血中雌激素與孕激素濃度均處於低水準, 對垂體FSH與LH分泌的回饋抑制作用較弱, 血中FSH表現逐漸 增高的趨勢, 一二日後LH也有所增加。 近年發現, 卵泡液中存在一種促進FSH分泌的蛋白質, 稱為促FSH釋放蛋白(FSH-releasing protein), 可能對FSH的增加起一定的作用。 生長發育的卵泡顆粒細胞上, 除FSH受體增加外, 還出現胰島素樣生長因數(IGF)及上皮生長因數 (EGF)等與細胞增殖有關因數的受體, 在FSH與各生長因數的作用下,
Advertisiment
顆粒細胞明顯發育與分化, 並產生芳香化酶, 可將內膜產生並彌散轉運至顆粒細胞的雄 激素(主要為雄烯二酮)轉變為雌激素。 LH與內膜細胞上的LH受體結合, 通過cAMP-蛋白激酶系統, 使膽固醇轉變為雄激素。 內膜細胞產生雄激素, 而在顆 粒細胞轉變為雌激素, 稱為雌激素分泌的雙重細胞學說。
LH峰是控制排卵發生的關鍵性因素
排卵前一周左右, 卵泡分泌的雌激素明顯增多, 血中的濃度迅速上升, 與此同時, 血中FSH的水準有所下降, 這是因為:雌激素選擇地對FSH分泌產生抑制作用;顆粒細胞產生的卵泡抑制素也對FSH分泌發揮抑制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FSH濃度暫時處於低水準, 但雌激素濃度並 不因此而減少, 卻反而持續增加,
Advertisiment
其原因是雌激素可加強內膜細胞的分化與生長, 可使LH受體數量增加, 從而加強合成雄激素及轉變為雌激素的過程。

至排卵前一天左右, 血中雌激素濃度達到頂峰, 在其作用下, 下丘腦增強GnRH分泌, GnRH經垂體門脈轉運至腺垂體, 刺激LH與FSH的分泌, 以LH的分泌增加最為明顯, 形成LH高峰(LH surge)。 若事先用抗激素血清處理動物, 則LH峰不再出現。 毀損恒河猴下丘視前區後, LH峰也消失。 所以, LH峰是由雌激素高峰所誘導出現的, 雌激素 這種促進LH大量分泌的作用, 稱為雌激素的正回饋效應。
在LH峰出現之前, 卵母細胞已基本發育成熟, 但由於包圍卵母細胞的顆粒細胞分泌一種卵母細胞成熟抑制因數 (oocyte maturation inhibitor,OMI), 使卵母細胞成熟分裂中斷於前期。 LH峰出現的瞬間,
Advertisiment
高濃度的LH立即抵消OMI的抑制作用, 卵母細胞恢復中斷了的成熟分 裂。 成熟卵泡向效巢表面突出, 形成透明的卵泡小斑。 LH在孕酮的配合下, 使卵泡壁溶解酶(如纖溶酶與原酶等)活性增加, 導致卵泡壁溶化和鬆懈。 此外LH又 可使卵泡分泌前列腺素, 後者促使卵泡壁肌樣細胞收縮, 於是卵細胞與附著的透明帶, 放射冠從破裂的卵泡壁處被排出, 定過程稱為排卵(ovulation)。 排出的卵子旋即被輸卵管傘捕獲被抑制, 而注射外源LH或HCG(見後文)則能誘發排卵, 可見LH峰是控制排卵發生的關鍵性因素。
在卵泡期中, 子宮內膜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主要表現為內膜增厚, 腺體增多並變長, 此期長為增生期。
二、黃體期(排卵後期)
卵細胞排出後殘餘的卵泡壁內陷, 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腔內凝固,形成血體。血液被吸收後,大量新生血管長入,血體轉變為 一個血管豐富的內分泌腺細胞團,外觀呈黃色,故稱為黃體(corpus luteum)。在LH作用下,顆粒細胞與內膜細胞分別轉化為粒黃體細胞與膜黃體細胞。LH通過cAMP-蛋白激酶系統,促使黃體細胞分泌大量的孕激素與 雌激素,血中孕酮與雌二醇濃度因而明顯升高。在月經期中,雌激素發生二次升高,第一次升高發生在卵泡期,第二次升高發生在黃體期,但第二次升高的程度稍低 於第一次。在黃體期,料主水準的雌激素有增加黃體細胞上LH受體的作用,故有利於LH促進孕酮的合成,使孕酮維持於高水準。孕酮和雌激素濃度增加,將使下 丘腦與腺垂體受到抑制, GnRh 釋放減少。FSH與 LH在血中濃度相應下降。

在黃體期,子宮內膜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又接受孕激素的刺激,內膜細胞體積增大,糖原含量增加腺管由直變彎,分泌含糖 原的粘液,故稱分泌期。在子宮的分泌期,一切為妊娠作好準備,“迎接”受精卵子。若不受孕,黃體的壽命為12-15天,黃體即退化,血中孕激素與雌激素濃 度明顯下降,子宮內膜血管發生痙攣性收縮,隨後出現子宮內膜脫落與流血,出現月經。雌激素與孕激素分泌減少,使腺垂體FSH與LH的分泌又開始增加,重複 另一週期。如懷孕,胎盤分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CG),使黃體功能繼續維持一定時間,適應妊娠的需要。
(實習編輯:溫豔芳) 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腔內凝固,形成血體。血液被吸收後,大量新生血管長入,血體轉變為 一個血管豐富的內分泌腺細胞團,外觀呈黃色,故稱為黃體(corpus luteum)。在LH作用下,顆粒細胞與內膜細胞分別轉化為粒黃體細胞與膜黃體細胞。LH通過cAMP-蛋白激酶系統,促使黃體細胞分泌大量的孕激素與 雌激素,血中孕酮與雌二醇濃度因而明顯升高。在月經期中,雌激素發生二次升高,第一次升高發生在卵泡期,第二次升高發生在黃體期,但第二次升高的程度稍低 於第一次。在黃體期,料主水準的雌激素有增加黃體細胞上LH受體的作用,故有利於LH促進孕酮的合成,使孕酮維持於高水準。孕酮和雌激素濃度增加,將使下 丘腦與腺垂體受到抑制, GnRh 釋放減少。FSH與 LH在血中濃度相應下降。

在黃體期,子宮內膜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又接受孕激素的刺激,內膜細胞體積增大,糖原含量增加腺管由直變彎,分泌含糖 原的粘液,故稱分泌期。在子宮的分泌期,一切為妊娠作好準備,“迎接”受精卵子。若不受孕,黃體的壽命為12-15天,黃體即退化,血中孕激素與雌激素濃 度明顯下降,子宮內膜血管發生痙攣性收縮,隨後出現子宮內膜脫落與流血,出現月經。雌激素與孕激素分泌減少,使腺垂體FSH與LH的分泌又開始增加,重複 另一週期。如懷孕,胎盤分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CG),使黃體功能繼續維持一定時間,適應妊娠的需要。
(實習編輯:溫豔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