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激素與乳腺癌的發病有著密切關係, 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也是許多學者的共識。 早在1896年, Beatson曾經觀察到卵巢切除後可以使進展期的乳腺癌有所消退, 從而認識到雌激素可能與乳腺癌有關。 隨後人們又觀察到妊娠期乳腺癌預後差, 說明妊娠女性體內雌激素水準增高加速了乳腺癌的生長;人們還發現, 乳腺癌治療後再次妊娠會加速乳腺癌的惡化;絕經後接受外源性雌激素治療會誘發乳腺癌的發生。 這些現象均說明了雌激素與乳腺癌的發病有著密切關係。 有證據證明, 雌激素是人體惟一能致癌的甾體激素。
Advertisiment
女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酮、催乳激素及生長激素等。 生理性雌激素以雌二醇(E2)為主, 約占95%, 此生物活性最強, 其次為雌酮(E1)和雌三醇(E3), 其作用很弱, E3有保護乳☆禁☆房的作用。 育齡婦女卵巢僅分泌E2和Ei, E3是在妊娠期由胎盤產生的, 並以E3為主。 此外, 孕酮也由卵巢分泌, 它與雌激素是相互制約的關係。 正常情況下, 孕酮起著抗雌激素的作用, 它可通過兩個途徑限制雌激素的作用:一是減少雌激素受體的濃度;二是興奮E2-17β脫氫酶, 促使靶細胞內E2滅活。
一旦排卵停止(可以是終身的, 也可能是週期性的), 雌激素失去孕酮的制約, 可能對靶細胞起作用, 促發乳腺癌。 絕經後, 卵巢喪失分泌功能, 已不再產生雌激素和孕酮。 但是, 此時期腎上腺皮質、脂肪組織等均可產生雌激素,
Advertisiment
有專家指出, 在上述較長時間停止排卵的狀態下, 如果有下列因素存在, 即為乳腺癌的促發因素:①飲食因素, 飲食中多脂肪者, 其腎上腺分泌的雄性激素通過脂肪轉化成雌激素的量增多, 可促使乳腺癌的發病。 ②絕經前期, 如果經產多、遲育、肥胖或患卵巢多囊性發育不良時, 由於缺乏孕酮的對抗作用, 容易促使乳腺癌發生。 ③絕經後期, 此時相當於排卵停止狀態, 加之服用外源性雌激素製劑,
Advertisiment
因此, 正常的育齡婦女, 如果內分泌失調, 即孕酮降低, 雌激素增高得不到黃體酮制約的狀態下, 雌激素便刺激乳腺上皮增生, 乳腺疾病(良性病變)及惡性病變將會倍增, 這就是雌激素促發乳腺癌的重要原因所在。
催乳素(PRL)與乳腺癌發病也有密切關係。 催乳素是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激素, 催乳素可促進乳腺發育、分泌系統的分泌, 以及乳腺免疫系統的成長, 且有激發和維持乳腺分泌的功能。 經測定已知催乳素不是單一的激素, 而是由不同分子量和各種免疫反應與有生物活力性能的肽複合物。 催乳素的分泌受下丘腦制約。 下丘腦可產生催乳釋放素(PRF)和催乳抑制素(PIF)。 正常情況下PIF偏盛,
Advertisiment
還有報導稱, 垂體切除術的實施, 能去除垂體PRL的不良影響, 療效頗佳, 有效期亦較長。 有人曾報導, 在晚期乳腺癌的病人雖切除了卵巢、腎上腺後均無獲益, 遂之切除垂體後獲益者可達91%。
值得提出的是, 晚期乳腺癌的病人由於廣泛轉移, 病人疼痛難忍, 但切除垂體後, 病人次日即感疼痛消失, 其有效率可達90%左右。 所以, 垂體切除術不失為一個治療晚期癌痛的好辦法。